乙型肝炎肝硬化多发高回声结节抗病毒5年,36岁肝癌为什么?

37 岁男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服恩替卡韦 5 年,2022 年发现肝占位,穿刺确诊高分化肝细胞癌,行 TACE 后肝功异常,治疗后好转。随访 3 年病灶缩小,提示乙肝肝硬化需早筛早治。

鲁凤民教授:抗HBV特异性免疫与慢乙肝治愈

本文重点探讨了病毒cccDNA沉默、整合事件、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对疾病结局的影响,并基于现有临床证据提出分层治疗与治愈目标的优化策略。

新益求“锌” | 孙超主任:锌缺乏与肝癌的临床关联与治疗前景

本文系统梳理锌缺乏与肝癌的临床关联、分子机制及补充锌的潜在治疗价值,以期为肝癌的精准、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肝硬化肌肉减少症/衰弱的分子发病机制

本文将阐明肝硬化合并肌少症/衰弱的发病机制,旨在促进其早期诊断和有效管理。

特别关注|维生素D在肝硬化并发症中的作用

本文就VD与肝硬化主要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9月学术精华|一键查漏补缺】

知识需要沉淀,进步源于积累。希望这份盘点能助您快速回顾本月精彩,为新一月的临床工作充满电量。

【期刊导读】最新发现:治疗期间HBeAg和HBeAb共存的慢乙肝儿童可获得更高的HBsAg清除率

研究显示:HBeAg阳性慢乙肝儿童在(PEG)IFNα联合ETV治疗期间,有35.4%的患儿出现HBeAg和HBeAb共存,这类患儿的HBsAg清除率、HBeAg清除率和HBV DNA检测不到率显著更

双重受体激动剂tirzepatide再添新证:SYNERGY-NASH 分析证实其通过多维度代谢改善(体重 / 血糖 / 肝脂肪)驱动MASH组织学缓解

SYNERGY-NASH试验显示,tirzepatide通过减重、改善血糖控制及肝脂肪正常化,有助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及肝纤维化的改善。

Hepatology: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研究新进展,病因谱扩展、机制突破与管理优化

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领域,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和草药膳食补充剂的广泛使用,其病因谱和临床表型持续扩展。

炎症性肠病治疗新突破!Chin Med:电针通过靶向 Piezo1 通道,缓解铁死亡介导的肠道屏障破坏,减轻炎症损伤

本文揭示电针通过调控Piezo1通道维持线粒体稳态,从而抑制铁死亡,缓解炎症性肠病肠上皮损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特别关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遗传机制

遗传是AIH发病的重要因素,基因是控制生物体内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在AIH的诊断中通过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患病风险,辅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基因背景。

患病率37%!“健康肥胖”亦非安全区,我们该如何揪出隐匿MASLD患者?

近期,肝胆相照平台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晶教授,围绕MASLD的流行驱动因素、临床诊疗进展及防治策略进行专业解读,并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HBV慢性感染机制新突破!研究揭示,线粒体“捣乱”致溶酶体失活,双重通路促病毒复制

本研究系统阐明了HBV通过破坏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功能,进而经由mtROS依赖的LMP途径和ATP/v-ATPase组装依赖的酸化途径双重抑制溶酶体功能,最终削弱细胞自噬对病毒的清除能力。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哪些人不宜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胃癌等多类疾病相关,是胃癌重要可控危险因素,18-40 岁根除受益最大。但存在人群及个体抗衡因素,14 岁以下儿童、伴严重疾病者等不宜根除,无抗衡因素的成年人建议筛查治疗。

BRAF V600E突变/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获益靶向联合治疗,十年随访仍维持影像学完全缓解

本文报告了 1 例转移性错配修复缺陷、BRAF V600E突变型CRC患者,尽管初始疾病负荷较高(包括腹膜受累),但接受维莫非尼联合西妥昔单抗及化疗后获得了持久的完全缓解。

从中药复方到精准靶点:湿热调节方关键成分齐墩果酸靶向 AKT1,为酒精性肝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本研究通过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传统中药配方中关键活性成分—齐墩果酸通过靶向AKT1蛋白,发挥保护酒精性肝病的作用。

Genome Biology:编码区的沉默突变影响丙型肝炎病毒RNA结构模式并减弱病毒复制和致病性

本研究成功展示了一种基于计算生物学理性设计减毒病毒的新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HCV模型中的有效性。

肠道中的 “双面” 微生物:Weissella菌属的代谢特性、健康关联及应用挑战

本文全面解析了Weissella菌属的分类学、功能特性及其在健康和工业中的双重作用,揭示其益生及致病潜力。

重磅头条!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解密千年乌梅“厚肠胃”密码:外泌体miR159口服,结肠炎小鼠存活率飙升80%

该研究以“中医经典-现代外泌体-精准靶点”为主线,首次阐明青梅类外泌体囊泡通过miR159阻断巨噬细胞NEK7-NLRP3相互作用,选择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从而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全新机制。

新加坡国立大学王炯伟团队Science子刊:siRNA纳米药物肝脏靶向降低神经酰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这项研究用纳米递送的 siRNA“关掉”肝细胞合成神经酰胺的关键开关,显著降低肝脏和血浆神经酰胺,在多种小鼠模型中同步改善脂肪堆积、炎症、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

Gut | IBD妊娠管理全球共识发布:十大核心问题与专家建议「eG学术观察」

本共识为IBD患者的生育之旅提供了清晰、可靠的科学导航。本文以问答形式概述共识主要内容。

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登上Nature系列综述,作者仅2人!

本文系统阐述了CRC免疫微环境在不同疾病阶段的细胞与分子构成、免疫抑制与逃逸机制,并探讨局部及系统性治疗对免疫微环境的重塑作用,最后展望以免疫微环境为靶点的新型治疗策略和生物标志物。

Molecular Cancer:一种环状RNA通过抑制TRIM25介导的IGF2BP家族成员降解促进食管鳞癌进展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新型环状RNA circLNF,其在食管鳞癌中通过直接结合并稳定IGF2BP家族蛋白,进而促进肿瘤恶性进展。

单一益生菌不够?Nutrients:含猴头菇的联合营养补充剂,大幅提升结肠镜后胃肠症状改善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基于猴头菇组合营养补充剂对结肠镜后综合征患者胃肠症状改善的效果,显示营养补充剂组症状缓解更显著,提示其潜在临床价值。

Chin Med | 肝硬化新希望:肉苁蓉颗粒从分子机制到临床疗效的突破

肉苁蓉颗粒通过调控肝窦内皮细胞脂质代谢及抑制星状细胞激活,有效缓解肝硬化相关病理改变,揭示了其多靶点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