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HBIG在阻断HBV的MTCT方面的若干重要知识进行梳理。
CHALLENGE III 期试验证实,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 3 年结构化有氧运动可降复发死亡风险,提升生存率,且安全性高。运动应从支持护理转为循证治疗,需纳入肿瘤常规护理,其他癌症研究也显运动益处。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并总结新近涌现的学术研究热点问题,回顾新辅助治疗的理由与评价指标,阐述新辅助治疗后再分期方法面临的挑战,辨析各新辅助治疗策略之优劣。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国际队列数据证实,基于FIB-4和LSM的两步法能有效识别MASLD患者的中长期肝脏风险。
本研究旨在对BAF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更好地了解其组织学和分子特征,并明确其与具有囊性表现的所有胆管病变谱系的鉴别诊断。
10% 胰腺导管腺癌为 KRAS 野生型,早发KRAS-wt PDAC 可靶向变异更富集,36.4% 早发者有可靶向融合,提示年轻 KRAS-wt 患者应优先全面基因组分析。
挥你的脑洞,快来参与,猜对emoji还可薅礼品!点击速来~
结直肠腺瘤复发难控,上海交大仁济医院等团队 6 年随访研究显示,服小檗碱两年者,腺瘤复发率 34.7%,新生物风险降 25%,保护效应持久且适用广,或因调节肠道微环境。
近30年来,中国饮酒所致食管癌的疾病负担虽有所减轻,但相较于食管癌整体的疾病负担下降程度仍较低,且男性疾病负担远高于女性。针对男性和老年人口重点防治仍是中国饮酒所致食管癌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用通俗的语言,带您了解叶酸如何帮助守护胃部健康,以及患者需要注意的要点。
本文综述了目前对MDM2在BTCs生物学中的作用及其治疗意义的理解。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MAFLD患者的脂代谢异常机制,并阐释了E3泛素连接酶MDM2在脂肪组织衰老及MAFL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脂肪肝学苑”第61期将精彩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研究表明,通过诱导铁死亡来改善胰腺癌细胞的GEM耐药性,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策略。因此,深入研究铁死亡与GEM耐药机制之间的关系,对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MAFLD及其亚型对HBV相关肝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结局的影响,发现糖尿病型MAFLD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识别敏感且特异的早期标志物对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对四物汤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方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2011 - 2020年中国福建省的肝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尽管全省年龄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75岁以上老年人群、男性及农村人口的疾病负担仍较严重。
【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特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新宇教授,深入剖析肝癌外科治疗的核心价值、优势以及精准评估的关键要素。
本研究系统阐明了HDCA通过m6A表观遗传修饰调控ETV4-MMP9轴的抗纤维化作用机制,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手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分子亚型(如KRAS和BRAF突变状态)对结直肠癌中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影响,并评估其潜在的临床预测价值。
目前评估炎症性肠病临床前阶段代谢组学特征变化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加速MASLD进展的重要推手。
本文系统综述了AIH在遗传易感性、免疫失调机制、诊断技术、治疗策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香港回顾性研究显示,42% 未经治疗无肝硬化 HBeAg 阴性慢乙肝患者处不确定期,其 10 年肝癌发生率 2.2%,风险较慢性 HBV 感染者高 59%,近 50% 会发生分期转变。
本研究为MSH6胚系致病性变异引起的CRC提供了新的见解,并证明了PGT-M技术作为辅助生殖方法在防止遗传性肿瘤垂直传递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