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21 岁女性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两家省级医院建议手术,另一省级医院影像科专家建议随访。随访两年结节无进展,考虑肿瘤范畴但风险低,建议继续观察。
没空追新指南,忘了关键公式,值班时手忙脚乱?错过爆款课程,感觉错过一个亿?别慌!我们打包了本月最热点内容分享给大家供大家查看学习。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始终支持与服务中国科研,传播并让世界受益于来自中国作者的科学成果,促进全球科学交流与合作。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严重肺炎患者下呼吸道疱疹病毒的丰富谱系,强调病毒共检测状态高于单一病毒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患者 2 年前发现左肺 4mm 实性结节,2 年间缓慢增大至 7mm,因与血管支气管关系密切且表面毛糙,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腺癌。
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呼吸努力直接测量等局限性,但其提出的NVC参数为ICU呼吸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44 岁非吸烟男性体检发现右肺 5mm 结节,因中央空泡征和血管进入特征,随访 6 个月后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浸润性肺腺癌,提示需关注肺结节高危特征并及时随访。
43 岁女性左肺磨玻璃结节随访中大小变化细微(0.9×0.6cm→0.8×0.5cm),实性成分疑似增加,结合指南建议继续 9-12 个月复查,暂不手术。
黄芩苷 - 白藜芦醇自组装纳米药物(BRN)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病毒纳米制剂,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肺炎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潜力。
36 岁女性肺磨玻璃结节随访 4 年,当地医生多次建议手术,而北京、上海医生及影像分析认为无显著进展,建议继续随访。作者指出纯磨玻璃结节不足 8mm 可年度随访,医生应避免过度建议手术加重患者焦虑。
患者 4 年前体检发现右肺结节未随访,近期 CT 示结节增大至 13mm,影像呈典型恶性特征,术后病理为微浸润性腺癌,提醒肺结节需 “不焦虑、不放任、长关注、适干预”。
该研究首次揭示运动诱导因子irisin通过调控ENO1蛋白泛素化降解,可显著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异常增殖和血管重构。
恶性肺结节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特定的影像学征象,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肺结节的恶性影像学征象。
31 岁女性查出双肺空洞型肺结节,疑早期肺癌,医生建议右下肺段切除,作者认为病灶无明显实性成分,属惰性肿瘤,建议先半年随访,参考多指南共识,随访中进展再手术更稳妥。
AI浪潮下医生科研模式的变革,诚邀您参与调研~
75 岁女性体检发现后纵隔 5 厘米占位,一年未处理,影像显示边缘光滑,考虑神经源性肿瘤,术后病理确诊神经鞘瘤,提示此类良性肿瘤虽生长慢,但增大后手术难度增加,应及时处理。
“清咳行动”:共探咳嗽诊疗新路径,连花清咳价值凸显
晋高笔试即与7月5-6日开考,准考证该打印了!
55岁女性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多次随访无显著进展,虽有顶级医院建议手术,但经评估后认为风险低,建议9-12个月复查CT,随访可确定结节性质、推迟创伤并等待新技术,强调患者需自主判断治疗决策。
该研究报告了髓系RACK1缺失导致成熟AMs稀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
怀旧倾向量表(Chinese Nostalgia Scale, CHINOS)
肺结节随访需薄层 CT(层厚≤2mm),厚层 CT(如 5mm)可能误判结节性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差异通常不影响决策,厚层 CT 易因信息偏差致误诊。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证明了limertinib作为新一代三代EGFR-TKI,显著延长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PFS,相较于吉非替尼疗效翻倍且安全性稳定。
近年来,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肺结节的人数明显增加,甚至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未能“幸免”。这一现象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部分人甚至怀疑肺结节是否与新冠疫苗接种有关。
67 岁女性体检发现肺部实性结节,影像显示良恶性特征并存,建议抗炎治疗后随访,术后病理为低分化浸润性腺癌伴胸膜侵犯及癌栓,反思实性结节良恶性判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