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AJCC/TNM 睾丸癌分期,建议收藏,随用随看。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杜琳琳老师为大家分享膀胱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研究结果首次系统揭示了美国医疗保险视角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较三联疗法具有更优成本效益的现实,主要受限于三联疗法昂贵的治疗费用。
这项研究提示临床实践中应优先考虑PCNL作为治疗大结石的首选手术方案。
AI支持不仅提升了总体诊断性能,尤其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两方面同步优化,还能缩小不同经验医师之间的表现差距,助推诊断均质化。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主动监测作为低至中危患者的重要管理策略,旨在延缓或避免过度治疗相关的副作用。
BARCODE1为前列腺癌精准筛查策略提供了宝贵临床循证基础,推动基于遗传风险的筛查工具向临床转化,同时也为降低过度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通过对厄达替尼处理的FGFR突变膀胱癌细胞系进行全基因组CRISPR-Cas9合成致死筛选,发现亚精胺合成酶(SRM)是介导厄达替尼耐药的关键因子。
这项研究精彩揭示了去中心化前列腺癌筛查体系中,MRI图像评估的“瓶颈”问题以及中央复核的重要价值。
该研究首次探讨了针灸在前列腺癌幸存者夜尿症治疗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项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博替尼作为mUC且不适合顺铂治疗患者一线治疗的2期试验表明,该组合具有可管理的毒性特征和理想的疗效。
充分BCG治疗与显著更好的RFS、PFS和OS相关。
对于≤10毫米的下极结石,FURS与ESWL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FURS的无石率更高。然而,ESWL比FURS更具成本效益。
RA-RPLND仍是一项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但在专家手中是安全且有效的,因此应在大型中心为选定的患者考虑该手术。此外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指导,包括如何在家中进行自我护理以促进康复。
既往接受TMT治疗后行挽救性RC与直接行原发性RC的围手术期结局相当。然而,从长期来看,既往接受TMT治疗后行挽救性RC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可能更差,这可能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与未保留NVBs相比,保留NVBs对BCR和CR风险的影响可能有限。在选定的高危PCa患者中,可尝试进行保留神经的手术,而不会损害长期肿瘤学结局。
针对寡转移性疾病的MDRT显示出较高的局部疗效。然而,在相当一部分患者中仍观察到疾病进展。
28 岁男性右侧睾丸肿大伴隐痛,病理诊断为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胚胎性癌 50%、卵黄囊瘤 30%、精原细胞瘤 20%),可见原位生殖细胞瘤变。
在mCRPC患者中,基线时无法检测到ctDNA预示着预后更好,这表明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降低治疗强度并减少监测频率。
经皮活检是高级别侵袭性UTUC的有用诊断工具,针道肿瘤种植的风险较低。它提供了关键的组织学确诊依据,有助于未来开展关于新辅助全身治疗的研究。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高发癌症,传统筛查主要依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但这一方法存在明显痛点:PSA升高未必是癌症(良性增生、炎症也会导致),而部分恶性患者PSA可能正常。
膀胱内灌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HD/TF是治疗IC的有效方法,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预后。
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揭示了肾移植后微血管炎症内部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强调了精准病理诊断在识别高风险患者中的核心地位。
当前温度控制策略安全可行,可显著降低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中的灌注液温度,并改善术中内镜视野。该策略对术后短期结石清除率及远期输尿管通畅性无负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尽管术前RENAL评分较高且围手术期热缺血时间延长,但对于肿瘤直径>7 cm或中/高复杂性的肾肿瘤患者,PN仍表现出可接受的肾功能、肿瘤学及围手术期结局,且未观察到胃肠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