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研究再次强调败血症的复杂性及患者异质性,尤其是免疫状态的多样。
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缺乏呼吸努力直接测量等局限性,但其提出的NVC参数为ICU呼吸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ISICEM 大会上,Jan Bakker 教授强调血乳酸作为重症标志物,需结合临床情境解读,其动态变化与预后相关,未来可结合 AI 实现精准评估。
全国队列研究显示,ICU脓毒症幸存者的HRQoL在15个月内未达正常水平,且功能恢复呈现显著异质性。女性、合并症患者及低教育水平人群的病假时间更长。疾病严重程度对长期HRQoL影响有限。
本报告全面综述了重症患者 BNP 升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概述了针对 BNP 升高的潜在病因及继发性后果的当前治疗策略。
本文介绍乳酸生成途径、升高机制及其与代谢性酸中毒的关系,探讨其预后价值及指导复苏的证据,应对近期临床应用挑战并给出综合评估建议。
2024 年中国 ECMO 总例数 22703 例,同比增 22.8%,但超 1/3 医院年例数不足 5 例。ECMO 可用于心脏外科术后等多场景,其市场呈寡头垄断,现正被国产厂商打破。
本研究旨在验证3D-CAM新开发的严重性评分(3D-CAM-S)与DRS-R-98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与神经元损伤标志物(tau蛋白、神经丝轻链)和脑电图慢波活动的相关性。
梅斯替你紧盯科技、医疗健康等热点领域!精选权威报告、深度解析、核心观点!每周精华汇总,碎片时间就能高效学习!
本报告全面综述了这些影响因素,并结合观察性研究、专家指南和先进监测技术,概述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降 CVP 策略。
本研究选取了在机械通气至少24小时后但尚未脱机的成人患者,比较在早期部分通气支持时采用PAV+与PSV两种通气模式对脱机时间及相关结局的影响。
本报告详细综述了白蛋白在重症患者中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近期临床试验、机制研究进展、安全性与剂量考量及未来研究方向。
重症患者确定最佳中心静脉压(CVP)需整合静态与动态评估,结合个体情况,而非单一数值,应与被动抬腿试验等动态指标及临床参数结合,平衡前负荷与充血风险。
本评估系统主要评价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后的预后状况。
本次GASTROSAM试验大胆挑战了营养不良儿童补液治疗的传统理念,系统评估了静脉补液的安全性及效果,证实在控制条件下,静脉补液比传统口服方案更为简便且不增加死亡风险。
ARDS 患者 PEEP 调整是肺保护关键,需个体化。应综合肺顺应性、驱动压等指标,借助 EIT 等技术,平衡肺泡复张与过度膨胀,降低肺损伤,优化氧合。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高,与死亡率显著相关。高血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是AKI的独立风险因素。低剂量阿米卡星和手术可降低AKI风险。
本随机临床试验纳入16,500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比较保守氧疗(SpO2目标90%,范围88%-92%)与常规氧疗对90天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保守氧疗显著降低氧气暴露,但90天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风险自测
本报告概述了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和调整呼吸机设置的理论和实践考量,以优化气体交换、最大限度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并维持患者与呼吸机的同步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感染治疗需多模式个体化策略。涵盖快速诊断、依耐药与毒力定制抗菌治疗、及时控制感染源、支持基础病管理、严格感染防控等,新兴疗法提供新方向,多学科协作保障治疗效果。
为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议题,肝胆相照平台特邀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赵彩彦教授就“糖皮质激素在重症肝病中的应用”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经验分享与学术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本文综述多巴酚丁胺在 ICU 的应用进展,阐述其药理特性与机制,分析在感染性、心源性休克等临床应用,探讨监测给药策略、安全性问题及替代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是未来方向。
本文阐述所有可能影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生存率或其他临床重要结局的治疗策略,基于当前最佳证据和实践,指导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管理。
本综述概述了处理腐蚀性物质吞食患者的十条重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