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本文旨在为医学及肿瘤免疫领域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创新的压力相关肿瘤调控机制及中药免疫调节策略的前沿信息,促进心理-免疫-肿瘤交叉领域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
研究结果为利厄替尼作为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NSCLC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本文重点报告了度伐利尤单抗加化疗的手术相关结局,涵盖手术实施率、手术方式、时机、根治性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上,【医悦汇】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俊杰教授做客对话大咖,分享本届ASCO年会乳腺癌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显示,尽管建议9岁以上的女性儿童癌症幸存者(CCS)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受者接种 HPV 疫苗,但家长的接受度仍不明确。
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病变(FND)是 WHO 第五版新增类型,源于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为良性增生,镜下呈多灶性结节,需与乳头状癌鉴别,预后良好。
该模型旨在通过关注控制细胞行为的关键网络,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细胞行为,更准确地预测细胞健康与疾病状态的转变,从而使癌症等复杂的生物问题更容易解决。
该研究强调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0(PDCD10) 作为ccRCC中囊泡运输调控因子的重要性,以及开发新型抗癌疗法的潜在靶点。
研究重点解决了BAP1+/-诱发的间皮瘤与散发性间皮瘤的区别、生物学行为、诊断特点及患者预后,试图为相关患者提供精准诊疗路径。
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型抗EGFR单抗——cetuximab β(CMAB009)联合FOLFIRI方案与FOLFIRI单药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动力学及亲和力、功能性亲和力对其功能至关重要,可通过工程化调节,测量方法多样,亲和力与功能关系复杂。
免疫治疗的进展已使围术期及晚期MSI-H/dMMR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格局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替雷利珠单抗作为一款高亲和力、人源化PD-1抗体,其在TNBC新辅助治疗领域的应用为难治性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曙光。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CTC集群形成的分子机制,揭示了Src/FN1信号通路的关键作用,并验证了Src抑制剂KX2-391的治疗潜力,为肺癌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可能的临床应用方向。
lazertinib的疗效与osimertinib不分伯仲,但其更优的心脏安全性尤其QT间期延长风险较低,彰显其潜在的临床优势,尤其适合心血管风险较高患者。
国内学者在r/r CTCL 中开展了林普利塞联合西达本胺的首项前瞻性、单中心、1期、非随机、剂量扩展临床研究,评估了该联合方案在r/r CTC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为您整理Taylor & Francis 在医学与健康领域获得不俗表现的高质量国际期刊。
该研究突破了非AUG起始密码子编码微肽的研究瓶颈,鉴定了由lncRNA CDKN2B-AS1编码的66CTG肽,其在TNBC中作为新型致癌因子参与调控c-Myc蛋白稳态。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ACE通过双重靶点PCBP1/2与GPX4诱导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此“多靶协同”疗法有效克服单靶点诱导剂易产生的耐药与内稳态补偿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准的铁死亡诱导策略。
研究证明了TfR1的核易位,并揭示了TfR1和p53在细胞核内的相互作用。
这篇综述结合单细胞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空间组学技术的创新应用,梳理了当前癌症临床治疗中药物反应及耐药性的关键细胞指标,为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了科学支撑。
本研究系统总结了ADCs相关治疗性不良事件,显示无论是早期临床试验还是后期注册试验,绝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至少1级的毒性事件,近半数患者会出现≥3级严重不良事件。
2 期试验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低剂量贝伐珠单抗及标准化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客观缓解率达 9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22.6 个月,安全性可控。
本研究计划在靶免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入TACE治疗,旨在评估TACE联合安罗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CNLC Ⅱb~Ⅲb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系统且全面地阐明了CCR9作为T-ALL关键且安全的靶标价值,弥补了目前T-ALL免疫治疗中缺乏非泛T细胞标志物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