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58 岁男性声嘶两年,喉镜见声门部隆起病变,病理示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伴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化肌源性标记阳性,确诊咽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需结合分子检测与多肿瘤鉴别。
65 岁男性因血尿伴尿痛入院,影像学示左肾上极肿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肾集合管癌(CDC),肿瘤侵及肾周脂肪。CDC 属罕见肾癌,侵袭性高、预后差,需多指标鉴别诊断。
本文报告 1 例FGFR2融合阳性iCCA患者,该患者对FGFRi治疗产生了耐药性。
男性,43岁,L1-L2椎管内占位。
本文报告 1 例胚系PALB2突变的转移性肺腺癌患者,该患者对PARPi治疗有反应。
55 岁男性多发肺结节随访 15 年,2023 年手术切除右肺 2 处病灶,2025 年复查左肺仍有多发结节,经影像分析倾向 9-12 个月随访,强调多发结节需风险分层、避免过度治疗。
2 月 6 天女婴因皮肤黄染 1 月余、转氨酶升高入院,既往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史。检查示肝脾大、CMV-IgM 阳性,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经更昔洛韦等治疗后好转,随访胆红素恢复正常。
56 岁女性突发腰骶剧痛,MRI 示胸腰骶椎等 T1 信号减低,经止痛、改善水肿无效,后化验白细胞、血小板危急值,结合影像,初步诊断慢性白血病,提示跨专业疾病诊断需结合多指标。
68 岁 IIIb 型胆管癌患者(FGFR2 第 7 外显子突变),先后用厄达替尼(因眼部毒性停药)、佩米替尼治疗,均获临床获益,为该突变胆管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52 岁男性多原发肺癌术后 1 年 9 月,术后服奥希替尼,咨询用药时长与后续方案。作者结合指南及病例,建议停靶向药,右上病灶可择期楔切或 6-9 个月复查。
河南患者因肺部阴影就医,平扫提示主病灶为原位癌建议随访,靶重建后发现病灶具微浸润性腺癌特征,遂建议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凸显靶重建对肺结节诊疗的关键作用。
2025 年 1 月患者因肺炎查出肺结节,现考虑恶性,两医院建议不一。作者认为左肺结节多为肺泡上皮增生,纯磨玻璃结节相对安全,建议 9-12 个月复查,而非急于手术。
42岁健康男性突发无痛性扩散性红斑,确诊为玫瑰糠疹。文章详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护理建议。
63 岁男性肺结节 4 月 13×12mm,消炎后 7 月增至 21×13mm 且跨叶生长,影像不典型但有进展,虽倾向良性但难排恶性,作者建议单孔胸腔镜切除以明确诊断,权衡风险后认为手术更稳妥。
本文分享 75 岁多基础病患者双肺 27 处结节病例,主病灶考虑浸润性癌且位置近肺门,经评估患者机能后行胸腔镜下左上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同时强调多发结节需抓主病灶、个体化决策,反对过度治疗。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例HBsAg低水平、有肝癌家族史的HBeAg阴性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接受TMF联合PEG IFNα-2b治疗3个月即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的病例。
7 个月前发现卵巢恶性畸胎瘤与双肺多发结节的女性患者,经多次影像随访,右肺结节吸收,左下叶主病灶为磨玻璃密度且无明显变化,鉴别为转移瘤、原发早期肺癌或炎性结节,建议手术切除明确性质。
33 岁男性因腰背痛就诊,影像学示右侧颌下腺病灶及多部位转移,经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确诊腺样囊性癌伴高级别转化,该病罕见、侵袭性强、预后差。
青岛患者左肺结节随访 6 年,从 6mm 增至 11mm×9mm,伴毛刺、血管进入等恶性特征,赴杭州行微创楔形切除,病理为浸润性腺癌,提示此类结节需权衡风险,优先微创切除。
两例乙肝患者,一例自行停药后 51 岁患晚期肝癌,一例规范抗病毒 8 年 74 岁早发肝癌。提示母婴传播乙肝需早抗病毒、坚持治疗,且随龄缩短肝癌早筛间隔。
本报告通过对本病例(包括诊断挑战和分子层面的见解)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不断增长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文献做出贡献,并指导未来的研究工作以改善患者预后。
本报告首次记录了发生于胸膜的GLI1改变的间叶性肿瘤病例。
本文回顾四例儿童十二指肠后门静脉(PDPV)病例,分析其不同临床表现及手术处理,强调识别PDPV对手术安全和疗效的重要性。
75 岁脑疝女性急诊手术,麻醉医生多次尝试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均误穿动脉,后麻醉主任超声辅助下成功穿刺,发现患者颈内静脉与动脉高度重合,科室建议首穿失败即超声辅助。深静脉穿刺
两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例 1 脊柱竹节样改变、活动受限但炎症指标正常,病例 2 炎症指标高、有水肿但结构破坏轻。病例 1 病程及结构破坏更重,病例 2 活动度更高,现阶段病例 2 更需药物控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