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抢救生死时速出自本能 争分夺秒“我要去救”!

Tags: 生死时速   争分夺秒   抢救      作者:佚名 更新:2019-05-11

住院患者做完检查晕倒在门诊走廊,结果……

1分钟内心肺复苏!

3分种内院内SOS启动!

20分钟诊断心梗!

2小时完成术前检查!

3小时植入支架!

这是5月9日,发生在中日友好医院内的一幕。患者在就诊时在医院走廊发病摔倒,院内SOS系统迅速启动,医护人员迅速赶到,让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作为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对于各种抢救的操作和处理都几乎出自本能一般的熟练,这都是我们的日常。”接到院内SOS报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EICU护士袁海方为我们讲述了这场抢救的经过。

住院患者医院走廊里心脏骤停

今年69岁的赵阿姨这些天身体不舒服,住进了中日医院内分泌科。5月9日中午,她在院内做完检查,准备回病房的路上,突然感到憋闷难受。她蹒跚着向墙边走,想靠在墙壁休息一下。刚刚贴近墙,赵阿姨再也支撑不住,她晃了一下,后脑着地倒在地上,心脏呼吸骤停。

此时,中日医院麻醉科的博士研究生左君正好在去科室的路上,他眼看着这位穿着病号服的女患者倒在地上,一名护士和一名医生先后冲到患者身边。左君当时没穿白衣,但他也冲了过去。此时,患者已经没有了心跳,口吐白沫,呼吸也十分微弱。

“麻醉科医生特别关注患者的气道畅通,所以我就蹲在了患者的头侧。”三名医务人员跪在地上,轮流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了中日医院的院内急救电话“5179”,谐音为“我要去救”。

生死时速般的抢救一路喊着冲到患者身边

此时,急诊的急救电话响了。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当天值班护士袁海方接到了这个电话,她叫上助理护士李鑫,一分钟没拖延,推着常年摆放在重症监护室门口的SOS急救平车出发了。

李鑫在前面拉着平车,袁海方在后边推着平车。中午走廊通道里人来人往,两个人一边推拉着平车奔跑,一边大喊着“让一下!”“让一下!”两名护士推着平车,很快就冲到了患者身边。

此时,赵阿姨呼吸心跳已经全无,全靠心肺复苏在支撑。几个人一起将患者抬到了平车上,心肺复苏的接力棒接到了袁海方的手上。她一脚跨上平车,然后跪在平车上,不停地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她的几名同事推着平车,一路冲向急诊。

抢救全过程争分夺秒植入支架转危为安

12:50左右EICU接到院内SOS报案。

12:57患者持续胸外按压SOS平车推入抢救室,医护人员组织抢救。

13:00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示波室颤心律,给予电除颤,持续胸外按压。

13:03患者脉搏恢复,意识恢复清醒,但处于躁动状态。

13:10心电图检查提示患者为心肌梗死(下后壁)。急请心脏科会诊。这期间,各种救治一直在进行中。考虑到摔倒,心脏科请神经科来会诊,排除颅内出血。

14:30造影完成,明确患者右冠状动脉可见巨大血栓,血流受阻。

15:02重度狭窄部位植入两枚支架,手术完成。

目前赵阿姨正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也在寻找第一时间救命的医生和护士。

紧急抢救练成本能处理SOS是日常之一

该院于2015年年底建立了院内急救体系,急诊科承担了除住院部病房外的所有区域的突发事件的急救任务。EICU门口有一张固定的抢救床位,专门给应急患者,还有以及相应的急救平车和急救包。

“一遇到紧急情况,拉开门、推上车就能出发。”袁海方介绍,“一般都由我们急诊轮值的护士出诊,一来病房的患者情况相对稳定,二来抢救室工作繁重,很难抽出人来。”

“之前很多同事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作为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对于各种抢救的操作和处理都几乎出自本能一般的熟练,这都是我们的日常。”这样的抢救,袁海方和同事们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平日病房中忙碌的工作,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都是他们日常的一部分。

“急诊是比较忙的科室,虽然工作辛苦,但能成功抢救一名患者的成就感让我感到很幸福。”言语间,袁海方透露出对这份工作爱得深切。

来源:央视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