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影响因子过时了吗?它会被期刊h指数颠覆吗?

Tags: h指数   影响因子      作者:MedSci 更新:2018-04-20

如何对一种学术期刊做出公正的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传统的文献计量指标有:载文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等等,影响因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从50年前提出这一指标以来,影响因子对于期刊影响力的评价已为国内外文献计量界所公认。但作为期刊的评价指标,传统上普遍应用的2年影响因子存在着不足之处, 特别是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 , 有人甚至对它存在的必要性都提出了质疑 。

“不真实的”影响因子

多数人赞同一种学术期刊的影响力预期影响因子有关,但这只是相对的。有人说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影响力越大,期刊中的文章质量越高。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影响因子只适用于评价一种期刊,而不适用于评价期刊中的某一篇文章,更不适用于评价一篇文章中的作者。

那么我们来看看影响因子的定义: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频次/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那么若该刊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 势必会影响其影响因子计算的准确性。

原因一: 期刊中的自引率较高,计算出的影响因子不准确,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区分正面引用和负面引用不能说明问题原因一: 期刊中论文的自引率较高 , 计算出的影响因子不准确 , 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一篇作品可通过加大自引频次来提高总被引频次。此篇作品若是被其他作者正面认可地引用 , 统计被引频次尚有一定的意义, 反映出的影响因子有可借鉴性 。若是被其他作者作为负面样例而频繁地引用 , 则不能说明问题 。

原因二 :本位主义加大被引频次 , 导致影响因子计算不真实。部分 Web of Science 当中的期刊在定夺是否收录某论文时 ,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该论文是否引用了其引文库中已经收录的论文, 并将作为其引文, 这样做或多或少地加大了本期刊的被引频次, 导致影响因子加大。

原因三 :作者姓名投稿或拼写出现错误, 导致论文发文量加大, 影响因子计算错误 。

期刊h指数

而近些年来由 J .E .hirsch 提出的h指数可能很好的用于学术期刊的评价。

h指数原是为了评价科学工作者个人成就的 , 但它也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者的群体和学术期刊。当用于学术期刊评价时 , h指数显示出传统文献计量指标所不具有的特点 。

h指数定义:h 指数定义为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 h 的文章数 ,它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例如 ,A .J .heeger 的 h 指数为 107 , 表明他有 107 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 107。

h指数不仅反映了期刊被引频次,同时也反映出期刊的被引寿命,反映出期刊在一定时间内的价值和质量。运用h指数评价期刊,可是用户在了解本期刊在收录论文数量的基础上结合本期看的被引频次,对学术期刊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已确定期刊的利用价值,为投稿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h指数的概念可以推广应用到科学工作者群体和学术期刊 。与评价个人成就不同 ,期刊的 h 指数针对的不是“终生贡献” , 而是针对一个确定的期限 ,最简单的情况是一年。

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的比较

匈牙利信息科学与计量研究中心的T.Braun等人利用WOS数据库测定了SCI 2001年来源期刊的h指数并发现h指数评价影响因子既有较好的相关性,也有其独有的特点:虽然按h指数排序时名列前茅的大多仍是生物医学类期刊,但有不少反映原始创新成果的快报类期刊、综合著名期刊、生物医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的中药期刊排位较之前生物医学期刊一枝独秀,综述期刊几乎刊刊领先的局面得以改变。可以认为h指数更好地揭示出从主要承担记录科学发现、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快报类期刊对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对属于二次创新,主要发挥总结指导作用的评述性期刊排位适当后裔,这更加符合科学发展实际,更加符合科学共同体的人心所向,与科学家心目中具有的期刊声誉和定位更趋一致。

再举一个例子:在物理学界,《物理学快报》的影响因子长期低于《现代物理评论》(2015年二者的影响因子分别为7.512和29.604),而实际《物理学快报》对于物理学新进展的报道远远快于《现代物理评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系研究人员C.W.Miller进行了物理学期刊1990-2005年的h指数测定,经与影响因子评价结果相比较,认为h指数是同行评价的反应,是评价研究成果质量的强有力指标,并指出用h指数测评物理期刊较之影响因子更为优越。

h指数在两个方面对影响因子的改进


1. 期刊h指数是钝感的,不容易受到意外过多的未被引论文或者显著高被引论文的影响;

2. 期刊h指数通过特定的平衡方法将“数量”(文章数)和“质量”(引用率)结合起来。隐刺可以减少对一些小期刊明显的“过高评价”。

h指数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计量指标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解决所有问题。h指数法评价结果的决定性因素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但也对学科主体、统计时限、所用数据库等因素存在依赖性。

用h指数评价杰出的、优秀的期刊时无疑是很适用、很有效的。但是在评价平庸期刊时就会存在问题。因为h指数是一个整数,区分度小,而在评价对象中往往是越到低端尾部处于相同h值的越多,因此对于那些平庸的期刊难以判别,使之评价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h指数对于评价历史悠久的期刊的可信度很高,但是对于新锐期刊因其历史积累较少往往不利。

结论

影响因子是否就过时了吗?正如影响因子这一文献计量指标的提出者 E .Garfield 所说 :除非印刷版期刊一并消失 , 否则影响因子这一指标就将继续被使用 , 而且目前还没有另外更好的指标可以代替它。 1995 年他提出的长期影响因子(或累积影响因子)这一概念就是对传统影响因子的一个重大发展。

而h指数是一个很有创意的科学评价指标,它丰富和推进了文献计量学眼内容。在期刊评价方面,h指数与影响因子有很好的互补性,评价结果更为公正可信。

那么对于期刊h指数一个如此重要的评价指标,在哪里能够看到呢?当然是汇聚了国内最多科研工作者的梅斯医学APP上!赶紧长按二维码下载吧!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