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CSCO 2017: 马军教授专访:畅谈淋巴瘤领域的新近进展和创新

Tags: 会议现场   亿珂   淋巴瘤   马军      作者:MedSci 更新:2017-10-17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中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迎来了20年诞辰。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9月27-30日,CSCO2017盛大开幕。本着“传承创新,携手同行”的宗旨,大会吸引来自国内外3万余位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CSCO历来重视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此次盛会上,梅斯医学有幸采访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军教授。马军教授就淋巴瘤领域的最新进展及血液肿瘤领域的创新等相关问题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采访详情 

梅斯医学:我们知道,近年来,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请您简要分享一下淋巴瘤领域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马军教授:淋巴瘤发展确实非常快,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药物学研究以及免疫的研究,越来越快。美国的ASCO和血液协会主席经常说,近五年是“淋巴瘤年”和“骨髓瘤年”,因为与其相关的药非常多,从今年的2月份到现在,仅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白血病方面就已经有6个药物获批。 

而且淋巴瘤的治疗进展越来越多,过去只有化疗,现在我们有了靶向治疗,比如美罗华的进入可以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获得70%的临床治愈和长期生存,接着我们有去甲基化和去乙酰化药物的抑制剂,表观遗传学的药物,它们就可能使很多T细胞的淋巴瘤获得缓解。 

最近还有很多靶向药物,非化疗的药物,在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化疗药物会导致很多的骨髓移植、脱发、消化道症状、皮肤和粘膜的症状,出现血液学的症状。非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就非常好,现在白血病,像慢性髓鞘白血病,用伊马替尼,就可以使88%的病人获得无病的长期生存13年或18年,已经成了一个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不影响生存的治疗。 

梅斯医学:关于靶向药物,我们了解到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中国已经正式获批,您认为伊布替尼的上市对中国的慢性淋巴白血病和套细胞的治疗意味着什么? 

马军教授:在慢性淋巴白血病方面,我们也有非化疗的药物,除了单克隆抗体以外,我们还有你说的伊布替尼,BTK抑制剂。杨森公司的亿珂伊布替尼已经批准了,所以它能够对预后不好的、高危的、高侵袭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B细胞淋巴瘤带来一个非常好的疗效。它是一种非化疗的、口服的、完全不用住院的回归社会的治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说,这个药的出现改变了我们过去靠化疗、靠免疫化疗的现状,对于慢性淋巴白血病和小B细胞淋巴瘤是一个新的机缘。 

另外,在套细胞淋巴瘤方面,因为中国比较多,我们没有特殊的办法,包括移植在内,复发率仍然非常高,生存率很低。伊布替尼对套细胞淋巴瘤也能获得一个很好的疗效,除了它耐药以外,我们可以协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协同化疗,可能增加套细胞淋巴瘤的长期生存。所以现在来说,淋巴瘤的进展,除了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外,现在新的趋势就是非化疗的、经口服的、回归社会的治疗。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用药来控制它,不影响病人的寿命,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将来非化疗,能回归社会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梅斯医学:今年CSCO会议的主题是“传承创新,携手同行”,您如何诠释本届会议的主题,在血液肿瘤领域创新方面,您最主要的关注点是什么? 

马军教授:今年参加CSCO会议将近3万人,会员将近18000多人,血液淋巴瘤占了不到1/30或者1/40,我们只有2000多人,来参会的1000多人,所以在血液淋巴瘤方面,我们团结协作,创新务实。我们有抗淋巴瘤联盟,我们把五个协会包括儿科、病理、放疗、内科合在一起,来对中国淋巴瘤的临床和基础做研究,这十年和国外的距离越来越短。我们的务实就是多为淋巴瘤患者和白血病患者解决一些实际的大问题。另外,我们也在推动新药的应用,我们的新药越来越多,比如雷纳多安、伊布替尼。这些新药在临床的应用,我们中国的经验仍然很少,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方面,非化疗药物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像伊布替尼上市,我们可能从10月份才能开始观察,如果能扩大Ⅲ期和Ⅳ期,做到上千上万个病人,我们的经验就有了,我们就会赶超美国和欧洲。 

另外,谈到创新,大家都在想怎么创新。利用中国现有的条件,在淋巴瘤和白血病治疗方面,要知道我们的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的上海、哈尔滨方案是全球公认的金标准。我们如果能找出这样的药物来进行创新的话,我想我们中国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疗方面,我们也会冲到前面。我们老中青三代共同努力,我想我们的血液肿瘤事业会蒸蒸日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到世界的前列。 

淋巴瘤亿刻二维码.png

来源:梅斯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