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寨卡病毒病如何发现与治疗?这个共识可以告诉你

Tags: 寨卡病毒   发现与治疗   共识      作者:陈斯斯 通讯员 孙国根 更新:2019-05-09

如何发现并治疗寨卡病毒病?

近日,《寨卡病毒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发布,解答了上述问题。《共识》内容包含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等。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共同制定,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主任委员卢洪洲担任首席专家。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痛和结膜炎等。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随后在非洲、太平洋岛国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报告人感染寨卡病毒病例。2015至2017年在巴西等中、南美洲地区广泛流行,并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并发症有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由于我国存在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媒介昆虫,其中白纹伊蚊分布最广,从北至沈阳、大连,经天水、陇南,至西藏墨脱一线,以及其东南侧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继续发生输入性病例和引发本地流行的风险。

中国大陆自2016年2月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以来,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共报告27例输入性病例,其中2016年24例,2017年2例,2018年1例。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江苏省均有输入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16例,未发生本地传播。

卢洪洲介绍,由于我国目前报道的寨卡病毒病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因而我国在此病的防治方面尚缺乏系统的经验和研究总结,《共识》内容主要来自国际指南推荐内容以及我国有限的输入性病例诊治经验,并参考了与此病类似的登革热的诊治经验编写而成。

《共识》认为,各级医疗机构要提高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防蚊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对于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的产妇,如有可疑流行病学史,需考虑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救治医院在收治寨卡病毒病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防护和防蚊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传播。

在蚊媒控制措施方面,在我国伊蚊活跃季节,当一个地区蚊媒密度超过预警水平即媒介伊蚊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超过20后,应立即开展灭蚊,清除室内外各种媒介伊蚊的孳生地,迅速将伊蚊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内。

当有寨卡病毒病病例出现时,应启动应急媒介伊蚊控制,包括做好社区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科学防控等。

来源:澎湃新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