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Cell Metab:薯条披萨巧克力,会让大脑“上瘾”!科学家首次证实,一看到高碳水+高脂肪食物,大脑就失守了

Tags: 奖励机制   上瘾   高脂肪   高碳水化合物      作者:奇点糕 更新:2018-06-20

想体验一把恐怖片的感觉吗?

奇点糕教各位很简单的一招:不用关灯看碟也不用营造气氛,晚上饿得饥肠辘辘的时候去楼下的小吃街转一圈,逛完就会莫名其妙地发现嘴角流油、手里塞满,第二天上秤胖三斤之类的灵异现象,百试百灵……

管不住嘴,是因为大脑很诚实。在近期的《细胞-代谢》上,美德两国的研究团队用一项真人试验证实:看到披萨、薯条、汉堡、巧克力这类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时,人的大脑特定区域就会兴奋起来,导致人们愿意出高价买买买,大脑完全成了美食的俘虏!


以后出门不带手机和钱包都不管用了,得不带脑子……

民以食为天嘛,饮食和大脑的关系当然也是不少吃货,啊不,科学家们的关注点,科研界早就发现,充满诱惑的高热量饮食会影响多巴胺分泌,让人们越吃越多,高热量还会让脑子里充斥着买下来吃掉的想法……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有研究显示单纯的高碳水或高脂肪饮食,就算放开吃也很难胖,但二者合一不仅会迅速增肥,还能影响炎症反应和记忆功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高脂肪+高碳水有什么魔力呢?

重重咽了一口口水……不,这是条件反射……

耶鲁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团队认为,披萨、汉堡、冰淇淋们,有可能是打了人类一个措手不及——从进化的角度上看,当年打猎吃肉、摘果啃草过来的人类,面对工业化社会才诞生的高碳水+高脂肪美食,还不知道怎么评价它们的价值和热量多少。

虽然大脑内原本就有着应对食物诱惑的奖赏机制,但面对全新的美食,不知如何应对的大脑就乱了套。就像酒瘾、烟瘾之类的成瘾性发生那样,高热量食物说不定会刺激大脑分泌“快乐素”,让人们欲罢不能,直到吃下去了,才想起这一顿有多少卡路里……

其实喜欢薯条的也不只是愚蠢的人类……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属实,耶鲁大学的Dana Small教授把经济学中的“偏好诱导实验”思路和医学影像学手段结合在了一起,设计出了本次的试验内容:给200余名受试者看39种热量基本相同,但营养成分不同的食物图片,然后受试者对第一眼相中的食物,报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价格。

如果受试者们的出价高于系统预设值,就能买下心仪的美食并且吃掉,整个过程都在实时的大脑扫描下完成。这样的试验不仅能反映人们对不同食物的价值判断,尽可能减少个人偏好的影响,还能监测大脑活动,嘴上说不要?身体可很诚实,头顶有核磁扫描呢,一想吃立马就露馅。

喜不喜欢看的是行为,可不是嘴上说说~

高脂肪+高碳水的魔力有多大呢?研究团队发现,虽然受试者们并没有过多倾向于选择饼干、巧克力豆之类的“双高食物”,但对这些食物的平均出价,却比面包、糖果这样的单纯高碳水食物和香肠、黄油之类的高脂肪食物,高出了40-60%!

明明都是等热量食物,图片上的份量也基本一致,可出价区别就是这么大。而且研究团队还发现,受试者们不仅会高估双高食物的价值,在判断食物所含的热量方面也会明显低估跑偏,和评价单纯高碳水/高脂肪时的精确天差地别。

实时扫描的结果也显示,看到双高食物,大脑内的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和丘脑背内侧核(mediodorsal thalamus)区域都会明显兴奋起来,“像圣诞彩灯一样亮”,而这两个区域正是分泌多巴胺等“快乐激素”,与大脑奖励机制有关的位置,越吃越想吃,甚至吃上瘾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一见到双高食物,大脑直接傻了……

Dana Small教授认为,大脑内应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两套神经机制同时被激活,才导致了人们被美食俘虏,而这种现象其实是极不自然的。

“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同时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但人造食物就不同了,现代社会充斥着甜甜圈、薯条、巧克力棒、土豆片这样的双高食物,而人类还暂时没法适应,所以它们导致的食物‘成瘾’很可能是肥胖的成因之一。”

看来以后除了肥宅快乐水,还要警惕肥宅快乐圈、快乐条、快乐棒……诱惑太多可怎么好啊?要不就祭出老办法,嘴上贴胶布好了,不然要怎么压制这看到美食就狂野的大脑呢……

原始出处:DiFeliceantonio AG, Coppin G, Rigoux L, et al. Supra-Additive Effects of Combining Fat and Carbohydrate on Food Reward. Cell Metab. 2018 Jun 6

来源:奇点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