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误诊误治为脊柱结核1例

Tags: 骨孤立性   浆细胞瘤   误诊误治   脊柱结核      作者:卢斌 刘扬 刘丰平 更新:2018-11-25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因下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不适15d,加重1d,于2016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于1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起病后行腰椎CT检查提示:腰椎间盘膨出,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1d前患者出现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加重,行走不能,伴发热,盗汗,遂行腰椎MRI检查提示:L3-4段椎管内硬膜外感染,脓肿形成,累及骨质及周围组织,结核感染可能性大,以“脊柱结核?”收住我科。

专科查体:下腰背部棘突间有压痛及叩击痛,右大腿后、小腿前外侧有根性牵涉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右侧足趾背伸肌力较左侧稍弱。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血:WBC、CRP、ESR轻度升高,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阴性,结核蛋白芯片(-),双肺CT未见明显异常,腰椎平扫MRI如图1所示,余检查无特殊,考虑为脊柱结核伴椎旁脓肿,细菌感染不排除。给予抗结核药物四联2周(异烟肼300mg1次/d;利福平600mg1次/d;吡嗪酰胺1.5g1次/d;乙胺丁醇750mg1次/d)。于2016年1月14日复查腰椎MRI提示:脓肿较前无明显缩小,复查血象CRP、ESR较前无明显降低。于2017年1月16日在全麻下行后入路腰椎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将取出的标本送病检,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病检(图2)结果:免疫组化染色CD3(-);CD20(-);CD38(+);CD138(+);MUM-1(-);kappa(散在+);Lambda(散在+,Lambda>Kappa);Ki-67(L1约30%);CD79a(-);CD56(-),考虑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请血液内科会诊后,转入血液内科行局部放疗+化疗(具体不详),出院后失访。


讨论

SPB是一种以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它主要发生在全身红骨髓丰富的骨组织中,尤其好发于脊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局部疼痛,若病灶侵犯脊髓或神经根,可出现与之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该疾患的诊断标准:(1)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单一部位的单克隆细胞增殖;(2)其病变部位的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局部的骨形态改变,常表现为原发病灶的局部侵犯征象;(3)骨髓细胞学检查通常未见明显异常,其浆细胞比率小于5%;(4)经相关检查已排除多发性骨髓瘤;(5)血清和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含量较低。

本病被误诊为脊柱结核,分析其原因有:(1)患者伴有低热、盗汗等症状,血象、ESR及CRP呈轻度升高,腰椎MRI提示:椎管内硬膜外感染,结核可能性大;临床医师仅循证简单的问诊及影像科报告而作出错误的诊断;(2)对SPB的认识不足,因本病发病率极低,故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从而导致误诊误治;(3)因本病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溶骨性破坏,病灶区常被软组织填充,甚至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软组织信号通常较均匀,该患者腰椎MRI表现与上述影像学表现类似,但临床医师未能考虑到本病而误诊;(4)诊断思维局限,临床医师接诊患者时,仅考虑常见病及多发病,通过大致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就草率作出临床诊断,遗漏了患者的一些信息,如:患者无肺外结核病灶,腰椎MRI提示病灶未侵犯邻近椎间盘,腰椎CT未见死骨形成,椎旁未见脓肿。患者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抗感染2周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复查腰椎MRI未见脓肿缩小,而这些表现均与脊柱结核不相符。

当临床医师接诊到发热、血象轻度升高、脊柱MRI提示椎管内软组织肿胀影,怀疑脊柱结核诊断时;尤其是当诊断与诊治过程出现矛盾时,我们应该要想到诊断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有据可循。对临床高度怀疑SPB时,应行病变部位的MRI扫描及增强,必要时行病变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亦有助于本病与脊柱结核等相互鉴别。

原始出处:

卢斌, 刘扬, 刘丰平, et al.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误诊误治为脊柱结核1例[J]. 广东医学, 2018(5).

来源:广东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