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WCLC 2017:周彩存教授&吴凤英教授:阿帕替尼在晚期非鳞NSCLC初始治疗进展后持续使用仍然有效

Tags: 阿帕替尼   初始治疗   晚期非鳞NSCLC   持续使用      作者:佚名 更新:2017-10-19

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小分子多靶点药物,主要通过抑制VEGF/VEGFR-2信号通路转导发挥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已在既往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那么这部分患者进展后用阿帕替尼治疗是否持续有效?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吴凤英教授和周彩存教授为大家解读相关内容。

研究详情
 
P3.01-085 - A Phase 2 Trial of Apatinib in Advanced Non-Squamous NSCLC: Updated Data and Clinical Benefit of Continuing Apatinib after Initial Progression (ID 9039)
阿帕替尼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试验:初始治疗进展后持续使用阿帕替尼的更新数据和临床获益

【研究者】上海肺科医院 周彩存教授 团队

背景:阿帕替尼通过选择性抑制VEGFR-2发挥抗肿瘤作用。II期单臂研究显示:阿帕替尼单药可有效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NSCLC(P3.02C-025, WCLC 2016)。本次更新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探索初始治疗进展后阿帕替尼是否可以持续使用。

方法:纳入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40例,给予阿帕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毒性不可耐受、撤回知情同意或死亡。研究终止时,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由研究者决定疾病进展后患者是否接受阿帕替尼持续单药或联合治疗。

结果:数据截止至2017年3月12日。阿帕替尼治疗时间为72天(43~127),平均剂量477.0 ± 85.3 mg/天。疗效可评估38例,ORR和DCR分别为13.2%和63.2%。中位PFS和OS分别为3.06个月(95% CI, 2.37~4.86)和7.69个月(95% CI 5.36~不可评价)。常见不良事件(AEs)为手足皮肤反应(30.0%)、蛋白尿(27.5%)、乏力(20.0%)、高血压(17.5%)和口腔炎(22.5%)。SAEs(3级以上)为手足皮肤反应(5%)、高血压(5%)和血小板减少(5%)。亚组分析显示,年龄、性别、PS评分、治疗线数和含有驱动基因突变对ORR、DCR和生存获益无影响。阿帕替尼治疗初始进展后,有患者9例继续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多西他赛、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 PR1例,SD 6例,有患者8例治疗持续时间超过4个月。
 

结论:本次数据更新再次证明阿帕替尼用于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NSCLC有效且安全。持续给予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治疗可带来临床获益。
 
吴凤英教授采访
 
肿瘤资讯:首先恭喜吴教授您在本次大会上公布了这项阿帕替尼研究结果,请您介绍一下该研究的相关内容?
 
吴凤英教授:肿瘤资讯的朋友大家好,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小分子多靶点药物,主要通过VEGF/VEGFR-2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对BDGFR、C-kit、ret等多个靶点均有抑制作用。由此可知,阿帕替尼在抗血管生成的同时也兼顾了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阿帕替尼单药治疗也非常有效。
 
在去年WCLC大会上我们汇报了本中心的一项单臂观察性研究,主要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38例疗效可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13.2%,疾病控制率为63.2%,无进展生存期为3.06个月,总生存期7.69个月,本次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是在阿帕替尼治疗发生进展后持续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或联合其他药物的临床获益数据,我们观察到持续应用阿帕替尼治疗仍然具有良好的疗效。9例患者继续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多西他赛、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PR 1例,SD 6例,另外3例疾病进展。总体来说部分疾病进展患者继续用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仍持续有效,并显示出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趋势,起到协同作用。
 
肿瘤资讯:既往在EGFR TKI耐药后的患者,提出了三种耐药模式,缓慢进展和局部进展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EGFR TKI。在阿帕替尼的这一II期研究中,有部分进展的患者第一次进展后,继续使用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耐药后的继续用药,同样观察到了病人持续缓解。对于阿帕替尼治疗进展的患者,哪些可能会从阿帕替尼继续治疗中获益?
 
吴凤英教授:该研究样本量不大,一共9例患者,对于具体哪些患者可以从阿帕替尼的治疗中持续获益,我认为主要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之前使用单药阿帕替尼治疗达到PR或至少SD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疾病进展,这时候再持续应用阿帕替尼治疗相对来说更容易获益。
另外一类患者可能是之前用阿帕替尼治疗PFS延长比较显着的更有可能从阿帕替尼持续治疗或后续联合治疗中获益。

肿瘤资讯:结合阿帕替尼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您认为未来阿帕替尼在非鳞NSCLC患者中,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临床研发?
 
吴凤英教授:考虑到阿帕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抗血管生成同时兼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会进一步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用药的效果,譬如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S-1、免疫治疗等。本中心正在开展一项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的II期临床研究,目前这一研究在进行II期前的I期爬坡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从总体的安全性数据来看,抗血管生成与免疫治疗这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十余例患者中有3例达PR,疗效超乎预期。免疫治疗目前比较火热,大家都非常关注,而阿帕替尼联合免疫治疗是否能提高单纯免疫治疗不敏感患者的疗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循证证据支持。

 

 
周彩存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周彩存教授点评

肿瘤资讯:周教授,在今年的WCLC上您有一项阿帕替尼后线治疗非鳞NSCLC的2期研究数据更新,请您介绍一下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和临床意义?

周彩存教授: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接近半数患者诊断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目前肺癌的治疗主要分为一线、二线、三线,甚至四线治疗方案,但四线治疗后仍有很多患者体能状态良好,需要治疗。但目前临床诊疗中尚无标准共识,所面临的问题仍较为严峻。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小分子多靶点药物,主要通过VEGF/VEGFR-2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已经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除了在胃癌领域,阿帕替尼在肺癌、肝癌等其他肿瘤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治疗效果。

吴凤英博士的这项研究为一项单臂2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单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共40例之前接受过多线治疗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该研究,根据研究者的评估和患者意愿,初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进展后继续坚持服用阿帕替尼或联合治疗方案,最终38例患者接受疗效评估。客观缓解率为13.2%,疾病控制率为63.2%,无进展生存期为3.06个月,这一疗效相当于目前标准二线化疗的疗效,数据非常令人鼓舞。

目前二线化疗,无论是多西他赛还是培美曲塞,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约2.9个月左右。阿帕替尼治疗的疗效比目前二线化疗要好,且患者之前接受过多线方案治疗,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已经接受过多线方案治疗后体能状态仍较好的患者,阿帕替尼仍然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更重要的是阿帕替尼的毒副反应较小,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和高血压,但常规推荐剂量(500mg)下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耐受。该研究证实了单药阿帕替尼对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着,这种治疗策略值得推广,希望这种效果在其他研究中也能复制出来。

 

来源: 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