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患儿后纵隔巨大肿瘤全麻术中纵隔肿瘤综合征加重一例

Tags: 患儿   后纵隔   巨大肿瘤   全麻   纵隔肿瘤综合征      作者:刘馨 李星寰 左云霞 更新:2019-11-08

患儿,女,5岁,13.5kg,ASAⅣ级,因“咳嗽、发现左侧胸腔巨大占位1周”入院。家属诉其活动耐量较同龄人弱,活动后气促,无心悸、晕厥史。入院查体:体温36.3℃,HR128次/分,RR34次/分,BP97/56mmHg。桶状胸,胸骨抬高。左肺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水平前正中线以左4.5 cm,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部增强CT:左侧胸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11.1 cm×9.1 cm),不均匀强化,左肺大面积受压,部分肺不张,纵隔向右移位。左后纵隔巨大占位:神经源性肿瘤?(图1)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去甲肾上腺素1914ng/L,肾上腺素276ng/L。余未见特殊。拟在全麻下行“纵隔占位切除术”。


图1 患儿术前胸部的CT扫描图
 
患儿13:30由其母抱入手术室,HR120次/分,BP107/68mmHg,RR38次/分,SpO296%,安静配合吸氧5min后行保留自主呼吸的诱导插管。诱导药物:静脉给予咪达唑仑1mg,芬太尼10μg,从1%逐渐增加七氟醚吸入浓度至3%,5min后分别以2%利多卡因2ml经喉麻管实施咽喉部表面麻醉和环甲膜穿刺注射。于可视喉镜下顺利插入ID5.0mm气管导管,深度16 cm,听诊双肺呼吸音同插管前。术中维持患儿自主呼吸,VT100~150ml。行足背动脉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监测ABP及CVP,初始值分别为115/62mmHg及11mmHg。
 
手术14:50开始,开胸前静脉推注芬太尼15μg后,患儿自主呼吸停止,手控通气下气道压力达30~40mmHg,VT30~50ml,SpO2降至90%。请外科医师立即消毒开胸后,气道压力降低,VT恢复至117ml,故转为机控呼吸维持,采用压力控制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CV)模式,设置吸气压力20 cmH2O,支持压力20 cmH2O,呼气末正压4 cmH2O。开胸后尝试用琥珀酰胆碱10mg打断自主呼吸,患儿ABP降至55/32mmHg,CVP18mmHg,HR116次/分,RR25次/分,SpO2再度降至82%,考虑肿瘤塌陷压迫到心脏及肺,嘱手术医师抬起肿瘤缓解压迫,静脉予去甲肾上腺素2μg并以0.1μg·kg-1·min-1持续泵注,ABP维持在90~110/50~70mmHg。
 
待SpO2渐恢复后外科医师以手托举肿瘤,继续小心分离及切除,依据ABP调整去甲肾上腺素泵速在0.1~0.3μg·kg-1·min-1。肿瘤取出后ABP迅速降至46/31mmHg,CVP9mmHg,HR103次/分,立即静滴羟乙基淀粉注射液,静脉推注去甲肾上腺素2μg,ABP持续降至最低39/28mmHg,再次静脉予去甲肾上腺素2μg、肾上腺素5μ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mg,ABP回升至51/46mmHg,此时VT185ml,RR22次/分,SpO282%。调整呼吸机吸气压力13 cmH2O,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泵速为0.3~0.5μg·kg-1·min-1、联合泵注肾上腺素0.1~0.3μg·kg-1·min-1,并适当退管至15 cm后,ABP升至95/45mmHg,HR112次/分,SpO2恢复100%,RR23次/分。
 
测动脉血气示:pH7.28,PCO2 42.2mmHg,PO2 165.4mmHg,HCO-3 19.4mmHg,BE-6.81mmol/L,Glu9.9mmol/L,Hb76.7g/L,Na+133mmol/L,K+4.13mmol/L,乳酸1.2mmol/L。由于Hb低于正常值,予输注红细胞悬液2U。麻醉全程共输注晶体液300ml、胶体液200ml,出室时尿量50ml。术中见肿瘤大小约15 cm×10 cm,向周围推挤左肺、纵隔,与胸壁、脊柱、主动脉粘连紧密。手术结束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HR108次/分,ABP95/52mmHg,RR20次/分,SpO2100%,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带气管导管、泵血管活性药送入PICU。
 
患儿于PICU各项监测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1天停用血管活性药并予气管拔管,随后转回普通病房并康复出院。术后第4天去甲肾上腺素460ng/L,肾上腺素111ng/L。复查胸片见左肺复张良好。术后病理: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讨论
 
目前对纵隔巨大肿瘤无统一定义,多数研究以肿瘤累及多个纵隔区域或占据一侧胸腔超过2/3为标准。纵隔肿瘤综合征(mediastinal mass syndrome,MMS)指由纵隔占位引起的心肺大血管受压的一系列表现,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晕厥、发绀、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症状轻重不一且变化迅速。本例肿瘤占据左侧胸腔远超过2/3,应诊断为纵隔巨大肿瘤;患儿术前有咳嗽、活动耐量较同龄人降低、呼吸急促等,可考虑诊断MMS。参考成人MMS危险分层,其仰卧位时无明显症状,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胸部CT示呼吸道受压程度>50%,术中风险“不确切”。
 
为了降低侧卧位时肿瘤从上方压迫心肺的风险,选择仰卧位为手术体位。纵隔巨大肿瘤可压迫肺组织及呼吸道,影响全身氧合,气道管理是此类手术麻醉关注的一大重点。肌松药一方面可降低肌张力而加重肿块对呼吸道的压迫,另一方面自主呼吸抑制后由于胸内压过高可造成正压通气困难,因此推荐轻度镇静、保持自主呼吸的慢诱导插管或清醒插管。虽然肺隔离、实施单肺通气理论上更利于外科操作,但本例肿瘤占据大部分左侧胸腔,左肺大面积受压不张,单肺通气意义不大。
 
由于患儿入室吸空气时SpO2为96%,术前肺功能受损已有体现,考虑其年龄及心理承受能力,在镇静、镇痛、表面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慢诱导完成单腔管插管。开胸前拟加强镇痛给予芬太尼后,患儿出现呼吸抑制,控制通气困难,考虑为胸内压过高而跨肺压差过低所致。外科医师迅速开胸,降低胸内压后,通气困难得到缓解,也印证了我们的推断。
 
本例患儿的经验提示,此类手术外科医师需从麻醉诱导开始在床旁等待,随时准备开胸减压;如果外科医师没有准备好,可立即给予纳洛酮或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我们曾有膈疝患儿以此方法成功恢复自主呼吸而缓解了通气困难。本例术中开胸后为了减少反常呼吸和纵隔摆动,尝试给予短效肌松药,立即导致MMS加重,表现出呼吸循环障碍,SpO2降低和严重低血压,可能与肿瘤塌陷直接压迫肺和心脏大血管有关。外科医师即刻托举肿瘤减轻压迫,同时以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方才度过危险期。
 
纵隔巨大肿瘤术中发生如此严重MMS较少见,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可能发生心跳停止。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即使在开胸后也不要轻易使用肌松药,当自主呼吸不能提供完善氧合时,可调整呼吸机为SIMV-PCV模式辅助通气。由于左肺长期受压不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表面张力大,切除肿瘤后可能出现急性复张性肺水肿,术中参考CVP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同时酌情使用少量糖皮质激素以预防。另外,术后适当延迟拔管可为受压肺组织及呼吸道恢复功能争取一定时间,起到保护作用。
 
本例纵隔肿瘤诊断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术前血中儿茶酚胺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切除肿瘤过程中ABP虽没有明显升高,但在肿瘤切除后ABP大幅降低,可能与儿茶酚胺的降低有关。因此,此类患儿围术期管理中血管活性药的准备、ABP及CVP的监测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患儿巨大纵隔肿瘤术前可能MMS症状不明显,但在麻醉期间有病情加重风险,需正确应对。对于术前心肺压迫症状明显的高风险MMS,有必要提前在局麻下暴露股动静脉,在紧急情况下立即插管实施心肺转流。此种方法多应用于前纵隔肿瘤的治疗,但在后纵隔肿瘤中也有报道。
 
原始出处:

刘馨,李星寰,左云霞.患儿后纵隔巨大肿瘤全麻术中纵隔肿瘤综合征加重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8,34(11):1142-1143.

来源:临床麻醉学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