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脑瘤近期重要研究进展汇总

Tags:    作者:不详 更新:2019-02-18

【1】溶瘤病毒对抗脑瘤!临床1期显示: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近日,来自于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溶瘤腺病毒(oncolytic adenovirus)被命名为“DNX-2401”(Delta-24-RGD),不仅仅可以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还具备较强的复制能力,能够进一步刺激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临床Ⅰ期试验共招募37名复发性恶性胶质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25人)接受病毒注射,用于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B组(12人)患者在接受病毒注射14天后,将被采集肿瘤样本,用于分析腺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够显着延长胶质母细胞瘤复发患者的生存期,其中20%的患者生存期达到3年。通常,胶质母细胞瘤复发的患者只有6个月的中位生存期。

【2】寨卡病毒可杀死癌细胞治愈脑瘤

近日,巴西圣保罗大学一组研究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寨卡病毒可以杀死癌细胞从而治愈恶性脑胚胎母细胞瘤。这种脑瘤会对五岁以下的儿童造成毁灭性的伤害。不过,目前仍然是动物实验的结果。研究人员表示,为了确定寨卡病毒对抗癌细胞是否有效,他们将该病毒感染这种脑瘤细胞,结果表明,寨卡病毒杀死了棘手的癌细胞,对周围健康的神经元没有明显影响。这项新研究的结果因此表明,能使儿童致命的病毒也可以挽救一些癌症患者的生命。圣保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计划对儿童进行试验。尽管目前寨卡病毒已不再是“国际医疗紧急事件”,但世卫组织表示对其仍旧不能掉以轻心。对于这一发现,专家表示,如果能确定寨卡病毒对治疗脑癌患者是安全的,这无疑会造福无数脑癌患者,为此他们将继续努力,早日攻破这一难题。研究人员也在实验中尝试用寨卡病毒杀死前列腺癌、肠癌和乳腺癌的癌细胞,不过几乎没有效果。

【3】逆转缺失免疫T细胞可对抗致命脑瘤

GBM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寻常的影响,通常会导致有助于增强人体防御能力的循环T细胞数量的急剧下降。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免疫疗法来刺激身体抵抗侵袭性肿瘤的天然能力,但T细胞的去向仍不清楚。现在,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追踪到了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缺失的T细胞——他们在骨髓中发现了大量的胶质细胞。研究发现,许多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同之后,就开始寻找缺失的T细胞。在检查隐藏的T细胞时,Fecci和同事发现T细胞表面缺少了一种叫做S1P1的受体,S1P1是使T细胞离开骨髓和淋巴系统的关键“钥匙”。没有了“钥匙”,T细胞就被反锁在里面,无法传播和对抗感染,更不用说癌症了。为了弄清楚大脑是如何引发这种S1P1受体功能障碍的,研究小组做了进一步研究。目前的理论是,S1P1受体以某种方式接收到信号,从细胞表面缩回到细胞内部。

【4】铁蛋白穿越血脑屏障并靶向治疗恶性脑瘤研究获进展


血脑屏障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和保护脑部组织免受代谢产物损伤的天然屏障。然而,在保护神经系统的同时,血脑屏障也使得几乎100%的大分子药物和98%的小分子药物无法有效到达脑组织,导致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恶性脑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此,对于恶性脑瘤等脑内疾病来说,目前临床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地使探针或者药物穿过血脑屏障。近日,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铁蛋白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并可作为药物载体,实现对原位恶性脑胶质瘤的靶向和有效治疗。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铁蛋白与受体TfR1结合后,会通过脑内皮细胞的转胞吞作用穿过血脑屏障,而不会被阻断在溶酶体之中;而在恶性脑瘤细胞中,在受体TfR1的介导下,铁蛋白会被特异性地富集到溶酶体中降解,进而释放其内部装载的药物。铁蛋白的这种特性,使得其成为理想的能穿越血脑屏障并用于恶性脑瘤治疗的药物载体。在正常小鼠中,研究人员证实铁蛋白可有效穿越完整的血脑屏障;在恶性脑瘤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中,铁蛋白在穿越血脑屏障后,可以特异性地富集到肿瘤区域并抑制恶性脑瘤的生长,而在正常的脑组织无明显的富集。另外,动物安全性实验及病理学分析表明,铁蛋白可特异性地杀伤恶性脑瘤,而对正常脑组织无损伤。研究表明,铁蛋白与TfR1合适的结合亲和力、多结合位点的对称性结构以及理想的纳米尺寸效应是其既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又对肿瘤组织具有优异的选择性的原因。

【5】新型纳米粒子可提高恶性脑瘤治疗效果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