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怀孕三个月检查发现弓形虫感染,这孩子还能要吗?

Tags: 怀孕   弓形虫感染   医学知识      作者:王家明 更新:2018-08-06


很多正在备孕或怀孕的妈妈们听到“弓形虫感染”总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确实,孕妇弓形虫感染有可能通过胎盘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畸形或宝宝出生后会遗留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三前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即婚前、孕前、产前检查,对于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生五项是孕前检查的必备项目,弓形虫检测只是其中一项,对孕妇怀孕前后和产前情况,对胎儿的健康以及其他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判断怀孕早期的原发性宫内感染是否影响胎儿发育的指征。

但孕妇即使感染了弓形虫,胎儿也不一定100%会被感染,只是被感染的概率增大,如要确诊感染还需要通过其他检查手段。

优生五项检测项目

优生五项是一组病原微生物的检查项目,英文缩写为TORCH:

1、T代表刚地弓形虫(TOX)。

2、R代表风疹病毒(RV)。

3、C代表巨细胞病毒(CMV)。

4、H代表单纯疱疹病毒 (HSV)。

5、O代表其他病原微生物(Others),如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B19、HIV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化验单上的阳性该怎么办?

我们在化验单上经常看到的IgM与IgG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这两项其实就是上述病毒的两种抗体,IgM可以反映近1~2月的感染情况,IgG则可代表人体对相应病毒的免疫力。

检查报告单上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可别看到有个(+)号整个人就慌了,了解相关知识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不管是什么结果听从专业医生的安排。

IgG(-),IgM(-)

提示被检查者既往很可能没有感染过这些致病微生物,但不排除假阴性。

如果在备孕期间检查为该结果,可以怀孕,但属于高危人群,因为备孕妇女有被感染的风险,孕早期感染传给胎儿的风险较高。

IgG(-),IgM(+)

提示近期感染过,或者可能为急性感染,也有可能是由于其它干扰因素造成IgM假阳性。

IgG(+),IgM(-)

表示曾经感染过这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过该疫苗,并且已经产生免疫力。

IgG(+),IgM(+)

表明孕妇正在感染这种病原微生物,可能为原发性感染或再感染。

弓形虫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弓形虫通常寄养在猫、狗、鸡蛋、牛羊肉等组织中,在日常生活中,如密切与猫狗接触,经常吃火锅,吃未煮熟的肉类食品等均易感染弓形虫。

1、如吃生或不熟的肉,经消化道传播。

2、被动物抓破,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

3、输血以及感染器官的移植。

4、经胎盘垂直传播,当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出现弓形虫血症时,弓形虫通过血流经胎盘而使胎儿出现先天性的感染。

弓形虫要怎么预防

1、不吃生肉类,吃煮熟、加工后的肉类。

2、避免接触肉类粘膜,搬运生肉后洗手,彻底清洁炊具。

3、吃水果和蔬菜前清洗干净。

4、避免食物被苍蝇、蟑螂或其他昆虫污染。

5、避免接触被猫污染过的东西(泥土、水果、蔬菜)

6、孕期家中尽量不养猫等宠物,如养宠物在备孕前需要带宠物到宠物医院检查寄生虫情况并注射疫苗。

怀孕生孩子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情,特别是随着强制婚前检查的取消和大家优生优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备孕和孕前检查的重要性,育龄夫妇会主动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备孕不是做几个检查就可以的,生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少了谁都不行,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深入合作。备孕夫妻双方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慎服药物

孕前6个月开始,夫妻双方都要慎服药物。因药物会对受孕和胎儿的形成及发育产生影响,并且部分药物在体内停留和发生作用的时间较长。必要服药时,最好能向医生咨询并选择适当药物。

提前体检

在孕前3个月,夫妻双方应到医院做体检,确定是否有影响生育的疾病或遗传病。患有结核病、急性肝炎、肾炎,特别是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及性病者不宜怀孕,最好在病愈或疾病控制住3个月以后再怀孕。

规律起居

现在生活压力大,许多应酬太多,生活不规律、饮食嗜辣、吸烟喝酒、久坐等导致精子活力下降;而女性导致卵巢早衰等;夫妻应该戒辛辣和烟酒,穿宽松衣服,不熬夜,避免长期在高温和辐射的环境下工作。

卫生性生活

如果男性生殖器经常充血,会使阴囊的温度升高,从而造成精子活力降低。因此,最好要有规律的性生活,保证精子的产生和活动。性生活后一定要清洁生殖器,最好每天对包皮、阴囊进行清洗。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叶酸

孕前或孕后身体缺乏叶酸,会使胚胎的神经管发育欠缺,导致无脑儿、脊椎裂、唇腭裂等畸形。所以,建议准备怀孕的女性,在怀孕前1-3月,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叶酸,一直服用到怀孕后3个月。

来源:株洲市中心医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