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Tags: 心律失常      作者:张丽丽 更新:2011-06-03

  inserted image

  在药物诱发的长QT综合征(LQTS)中,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导致的心脏骤停是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院内事件。去年,美国心脏学会(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表一项科学声明,对于患者在院内治疗时的危险、心电监护和药物诱导的LQTS管理提出警示。

  4月9日,在第13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合理用药论坛上,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的葛郁芝教授介绍了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对于TdP及其预防进行了阐述。

  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的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抗组胺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抗肿瘤药物、胃肠道药物及某些非抗心律失常的心血管药物均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各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引发的心律失常也各有特点。如红霉素所致心律失常主要为TdP,喹锘酮类抗生素主要引起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异位节律等。唑类抗真菌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主要为QT间期延长、TdP、室性心动过速。而过量服用抗组胺药物则会引发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窦性早搏、TdP。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失常最常见。抗抑郁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 QT间期延长、TdP、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非抗心律失常的心血管药物如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利尿剂也可能引发早搏或缓慢心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严重心动过缓等。

  促心律失常发生的辅助因素主要有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别、禁食、心动过缓、交感神经的激活、心肌肥大、超钙负荷、心力衰竭、负极储备的减弱、低温。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及处理

  1、及时停用药物

  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须停用药物;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基础心电图QT间期延长者,应禁用药物;肝肾功能低下者,因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受影响,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用量。

  2、纠正电解质紊乱

  低钾、镁、钙可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用药前应纠正,并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

  3、发生心律失常时的紧急治疗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和Tdp应立即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并考虑临时起搏器的植入;硫酸镁能稳定膜电位、降低后电位,治疗Tdp有效;磷酸氢钠可通过改变蛋白结合和PH值、或直接影响膜去极化作用而有效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所致的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溴苄铵、胺碘酮、美西律等标准抗心律失常药物应考虑治疗适宜的心律失常。

  4、辅助药物

  ATP、曲美他嗪、复方丹参片等通过保护和营养心肌,增强心肌抵抗药物的毒性作用,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葛教授最后指出,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诱发心律失常虽然少见,但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其进行预防和正确的治疗极为重要,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这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尽可能地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来源:医学论坛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