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病例分享|旅游后感染肝吸虫

Tags: 旅游   感染   肝吸虫      作者:血寄防微信团队 更新:2019-10-14

患者信息

年龄:53岁
性别:女
主诉:反复发热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6月16日因发热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体温达39°C以上,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辅助检查

血常规:2019.06.1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77↑(0.05~0.52),嗜酸性粒细胞比率24.7↑(0.4-8%),后嗜酸性细胞持续升高,2019.6.3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78↑(0.05~0.52),嗜酸性粒细胞比率43.2↑(0.4-8%)
CT:肝实质内散在动脉期高灌注区,静脉期肝右叶低密度灶,肝损害改变。



诊断

2019年7月8日至南京医科大学逸夫医院就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追问病史, “五一”期间至广州顺德旅游,有食鱼生史,建议至江苏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就诊。
2019年7月11日,江苏省寄研所附属门诊部: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88↑(0.05~0.5×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50.6↑(0.5-5%),并殖吸虫(肺吸虫)IgGB阴性,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弱阳性,疟原虫RDT阴性,大便寄生虫卵未见。

治疗

吡喹酮0.2g ×45片,5片,一天三次,3天为一疗程,间隔一周重复一疗程。
患者驱虫治疗后体温正常,嗜酸性细胞下降明显,根据病情需要,嘱吡喹酮再服一疗程,三个月后复查CT。

科普时间

1
什么是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在我国都有流行,与吃鱼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局部地区流行严重,如2008年在广东顺德调查,人群感染率为38.7% 



肝吸虫病与吃鱼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淡水鱼易受到肝吸虫幼虫感染,生吃淡水鱼,肝吸虫幼虫就会进入人体,在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分泌有毒物质,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病人初期感染几乎没有症状,甚至十几年都不知道被感染,但到发现的时候,很可能已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2
误区

对于生吃鱼生,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鱼生里面有寄生虫无所谓,偶尔吃一点也没事。还有人认为,吃鱼生时的蘸料,比如高度白酒,大蒜,芥末和醋等是可以杀死鱼生里面的寄生虫的。实验证明,经过这些蘸料处理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幼虫均是存活的,均不能杀灭肝吸虫。

有些人认为,外出旅游,偶尔尝一下鲜没事。本例患者外出旅游,同行5人均吃过鱼生,有1人患病。由于我省肝吸虫病患者较少,临床医生缺乏经验,不少患者因此耽误了病情,吃鱼生感染肝吸虫不容忽视。

3
建议

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到寄生虫病专科门诊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由于虫卵不容易找,所以患者和检验师都应该保持耐心,找到肝吸虫卵可以确诊肝吸虫病。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应该到专科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来源: 江苏寄生虫病防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