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儿童鼻咽部成熟性畸胎瘤1例

Tags: 儿童   鼻咽部   成熟性   畸胎瘤      作者:杨昌秀 更新:2019-02-14

畸胎瘤为胚胎性肿瘤,由全能的胚芽细胞衍生而来,包含3种胚层细胞的一种或更多的成分,常包含不属于发生部位器官的组织。病理上因畸胎瘤细胞组成比例不同,可分为:皮样囊肿、畸胎样肿瘤、真畸胎瘤和错构瘤4种组织学类型;按分化程度分为成熟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两类,良性畸胎瘤高分化,恶性畸胎瘤低分化。婴幼儿多见,好发于骶尾部、卵巢、睾丸,也可见于纵隔和腹膜后,在头颈部较少见,且发生部位 以颈部多见,鼻咽部畸胎瘤(NPT)罕见,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NP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NPT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并进行文献复习。

病例资料 

患者,女,7岁,以发现咽部新生物2个月于 2016年1月26日人院。家属另诉患者既往感冒后偶有咽部疼痛、伴有吞咽梗阻感、夜间睡眠打鼾症状,未予重视及正规检查和治疗。入院前2个月患儿感冒后于当地医院就诊,偶然发现咽部新生物,遂于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全身一般状况良好,面部、颈部无畸形,口咽部双侧扁桃体慢性充血II°大,经口咽部可窥及软腭后方左侧一扁平块状黄白色带蒂新生物脱出,表面光滑,活动度大,质韧,约5 cm× 4 cm,基底附着于左侧鼻咽侧壁,边缘游离,表面光滑。常规抽血化验及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核素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鼻内镜检查见腺样体增生,鼻咽部及咽腭部增强CT(图la~d)示:口咽部软组织肿胀增厚,以左侧明显,左侧咽旁间隙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病灶轻度强化,病灶边界不清,左侧咽旁间隙变窄,左侧咽隐窝消失,口咽腔变窄,腺样体肥大,双侧颌下淋巴结显示。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左侧鼻咽侧壁新生物待诊(鞘膜瘤?纤维瘤?),拟行局部活检明确病变性质,但新生物实质韧,无法钳取,故未行活检。于2016年2月1日在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体左侧咽侧壁新生物切除术。术中采用经口径路,用戴维氏开口器撑开口腔,见双侧扁桃体II°大小,经鼻用小号吸痰管拉起软腭,充分显露新生物并固定,发现左侧鼻咽部至口咽部有一块状灰白色新生物,根部来源左侧鼻咽侧壁,基底较宽,质地较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大小约有5 cm× 4 cm,用扁桃体剥离子分离根部黏膜,用等离子体 EVac70刀头Xtra(EIC5872-01型号)作新生物根部分离切除术,将左侧咽侧壁新生物尽量完整切除,创面用3个0的微桥线缝合黏膜切口修复创面,术中出血约5 ml。手术大体标本(图2)似“耳廓”扁平状组织块。组织HE染色(图3a、b)示:送检组织表面覆盖鳞状上皮,其下可见皮肤附属器,增生的纤维、脂肪组织及较多的软骨组织,倾向成熟性畸胎瘤,部分软骨细胞增生活跃。



诊断为:鼻咽部成熟性畸胎瘤。

讨论 

临床特点 

文献报道NPT可见于各个年龄组,但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可起源于鼻咽腔任何部位,局部可有明显包块,可向鼻腔及口咽腔侵犯,症状因瘤体大小、部位而异,表现为不同程度上气道梗阻症状,瘤体较大者压迫及阻塞症状重,多数在婴儿期即可确诊,有窒息者须立即作气管切开;瘤体较小者可无症状,易被忽略,直至儿童期甚至成年以后,经检查偶然发现咽部肿物。可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鼻窦炎、中耳炎等不典型症状。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确切,病理检查多数为良性,镜下可见皮肤及其附属器、毛发、骨及软骨、牙齿、脂肪组织、肌肉组织、神经节等不同胚层来源的组织。

发病机制

NPT为包含多胚层来源组织的先天性肿瘤,多数无恶性倾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其起源于胚胎全能细胞,可能与胚胎期生殖细胞异常移行、胚胎组织残留并异常分化等因素有关,可合并腭裂、腹股沟疝等其他先天畸形旧。 

诊断及治疗 

NPT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病理检查仍为确诊NPT的金标准。NPT以上气道压迫阻塞症状最常见,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常规行鼻内镜检查,避免遗漏。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判断NPT病变位置、范围、邻近重要结构有无侵犯以及用于鉴别诊断,CT检查特征为含有脂肪及骨密度影的混杂密度肿物,应与颅底脑膜脑膨出、颅咽 管瘤、纤维瘤、脊索瘤等相鉴别,在10岁以下的儿童还应区别于鼻咽部肥大的腺样体。治疗上,多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口咽腔切除瘤体,部分瘤体暴露欠佳者可行软腭切开,应完整切除瘤体,避免复发。 

综上所述,NPT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可见于成人,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CT常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常规行鼻内镜检查,排除鼻咽部病变,早期手术切除效果好。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