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协和徐凯峰:一场感冒如何引发了慢阻肺?

Tags: 感冒   慢阻肺      作者:干玎竹 更新:2018-12-06

张大伯并不孤单,徐凯峰指出,今年《柳叶刀》发表了我国的一项人群调查研究,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已经近亿,而大部分患者却并不知晓。为了引起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由肺部慢性病变引起的慢阻肺已经高居人类健康威胁和死亡原因的第4位,而且还在上升,在中国,每年因为慢阻肺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90万,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健康负担。

慢阻肺最“青睐”哪些人?

慢阻肺最主要的病因是吸烟,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吸烟数量及持续时间关系很大,烟量大,烟龄长的人最危险,那些所谓的“老烟枪”是慢阻肺最“青睐”的人群。有人会说,我抽烟技巧高,烟气不进肺,问题不大,事实是,只要您吸了烟,患慢阻肺的风险就增加了,戒烟没有借口,必须趁早。另外,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厨房烟雾、各种职业粉尘暴露、幼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和呼吸道感染也都增加了慢阻肺的发生风险。

如何预防慢阻肺?

知道了慢阻肺具有的高危因素,预防就有了针对性。慢阻肺具有不可逆的气道损害,预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禁止吸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尤其针对国内青少年逐年增加的吸烟率需要有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吸烟者应该劝阻、帮助他们戒烟,并提供帮助。我国空气污染情况严重,需要多方面切实有效的改善。室内污染,尤其是吸烟和厨房烟雾,对呼吸系统有较大的伤害,必须同样引起重视。另外,需要重视粉尘和可吸入化学物质接触职业者的职业防护;重视婴幼儿的居住环境通风和感染预防;重视女性、老年人和孕妇烟草烟雾的暴露、生物燃料和污染空气的接触等。

慢阻肺的演变过程

慢阻肺并非一日发生,在体内有一个缓慢的发生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比较漫长,患者常常并不觉察,最终因为症状明显或急性加重才到医院检查。吸烟者平时的慢性反复咳嗽、咯痰和气短,冬季症状频发,是慢阻肺早期常有的症状,常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老慢支”。逐渐患者出现持续性的气短,常在活动后明显,而在静息时症状不明显。慢阻肺主要通过肺功能检查来诊断。所以,如果出现经常发生的咳嗽、咯痰,伴或者不伴有气短,都要及时检查肺功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慢阻肺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慢阻肺诊断后,需要按照医嘱规律使用治疗药物,不仅缓解症状,更重要的,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会加重慢阻肺的发展进程,所以控制了急性加重,就有效地保护了肺功能。

慢阻肺的后期会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缺氧、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因此,慢阻肺被称为隐性杀手,危害性极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得了慢阻肺,应该怎么办?

一旦诊断了慢阻肺,需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并就以下治疗目标与医生达成共识:尽可能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尽可能减少急性加重,尽可能减轻症状及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预防及治疗并发症。要实现以上目标,规范用药是基础,患者长期自我管理也很重要。

1、要在医生指导下戒烟及尽量远离油烟、粉尘等有害环境,不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时需佩戴有效的口罩进行防护。空气污染严重时需要避免外出,并通过净化室内空气和使用防护口罩来减少空气污染的损害。低温时注意保暖,免疫力低下者需要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

2、保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其中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是核心,部分患者需要同时吸入糖皮质激素。用药时请确认吸入装置使用方法正确,确保吸入方法的正确性。

3、应当了解急性加重期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及时识别急性加重并予以积极处理,就有可能减少住院频率及减轻急性加重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4、运动康复是维持病情稳定、减少疾病影响的经济有效方法,同药物治疗一样也需要长期、规律进行。在疾病稳定期,轻中度慢阻肺患者,应刻不容缓地进行科学的耐力训练,目的是将肺的能力开发到极致,进行耐力储备;重度/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应进行适宜于病情的耐力训练,目的是延缓耐力下降或尽可能减小对生活的不良影响。全身大肌群力量训练(包括上肢肌群)应规律进行,以减轻心肺负担,同时避免衰弱。

5、合理的膳食和成功的营养支持可以显着改善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患者应保持高蛋白质、高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摄入多种维生素及高纤维,少食多餐,少吃易引起胀气及难以消化的食物,限制盐的摄入量。

6、对于疾病严重的患者,有的患者需要家庭氧疗、无创通气等。

总之,慢阻肺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长期有效的控制、慢阻肺的危害会控制到最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会降到最低。慢阻肺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目标。

来源:狐大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