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PREIS SCHOOL:阴道菌群靶向检测,预防早产的新探索

Tags: 阴道菌群   早产      作者:MedSci 更新:2017-07-10

导语:上期的报道显示全球每年有1490万早产儿,且有缺陷的早产儿数量不容乐观,给家庭、社会带来长期影响,因此早产的预防成为重中之重!本次PREIS School大会上,专家们对于早产的预防又有哪些新观点呢?

早产的病因复杂,给早产的预防带来巨大困难

        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Lynne Sykes教授跟我们分享了“早产的不同病因以及预防方法”。


        在常规认知中,多数早产都与感染相关,研究[1]也证实,40%的早产与感染有关; 80%发生在孕30周之前的早产与羊膜腔感染有关。但Sykes教授指出早产的病因相当多元化,除了最常见的感染,还包括子宫过度扩张、孕酮降低、宫颈疾病、母体-胎儿免疫不耐受、胎儿窘迫、蜕膜老化、血管异常,等异质性较大,这给早产的预防带来了很大困难。

早产预防的常见方法

        关于早产预防,Sykes教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宫颈环扎术

        目前主要有3种手术方式:经阴道完成的改良 McDonalds术式和 Shirodkar术式,以及经腹完成的(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宫颈环扎术。相关研究表明,3种手术的效果相当,但改良McDonalds 术式侵入性最小,而经腹宫颈环扎术仅应用于经阴道环扎失败者。此方法仅适用于宫颈松弛患者。

2. 孕酮的使用

        Sykes教授引用了4篇不同的研究来探究孕酮预防早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其中3篇研究均表明[2,3,4],孕酮能有效降低早产发生率,且改善新生儿结局。而LANCET2016年发表的一篇研究[5]结果表明,孕酮并不会降低早产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故目前孕酮对预防早产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3.预防早产的新探索——靶向菌群

        针对感染这个最常见的早产因素,是否能通过靶向菌群的检测来预防早产呢?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一个研究方法。Sykes教授引用了一篇来自Microbiome期刊2017年发表的研究来探究不同乳酸杆菌属与早产的关系[6]

        阴道常见的几种乳酸杆菌:L. crispatus(CST I),L. gasseri(CST II),L. iners(CST III),diverse Species(CST IV),L. jensenii(CST V)。


        该前瞻性研究一共纳入161例有早产史的孕妇进行研究,其中有21%的孕妇发生早产。研究结果显示:在16周时,与宫颈长度>25毫米组相比,宫颈长度≤25毫米组L. iners(CST III)水平显着升高(P=0.04),且L. iners(CST III)水平与早产(<34周)关联性很大。研究表明,L. iners(CST III)在阴道微菌群中占主导地位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而L. crispatus(CST I)是早产的保护因素。

        此外,该研究也评估了孕酮与阴道菌群落结构以及与早产的关系。结果表明孕酮没有改变阴道细菌群落结构,也不会减少L. iners相关的早产。


        Sykes教授指出,这项研究揭示了阴道菌群落的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特别是增加了早产的风险,为未来探索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以及靶向预防提供了重要线索。

        与此同时,来自英国的Ronnie F.Lamont教授也跟我们分享了“阴道菌群、宫颈阴道感染与早产的关系”。

        Lamont教授引用了BJOG期刊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研究[7],该研究基于分子技术测定了阴道菌群的多样性,鉴定乳杆杆菌不同菌属。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的阴道菌群由乳酸杆菌属种群主导。健康的阴道通常由一或两种主要的乳杆菌属种群构成,它们主要来自L. crispatus,L. iners,L. jensenii和L. gasseri。且乳杆菌属种随着种族或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但数值优势依然存在,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是重要的防御机制。

        该研究提示,通过更好地了解怀孕期间的阴道菌群落结构,我们可以预测和预防与感染相关的早发型胎膜早破(PPROM),以及早产。

        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L.iners占主导地位的在早产组和足月分娩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5%和16%(P<0.001),早期妊娠健康的孕妇中,L. iners占主导地位提示可能有早产的风险。

        关于早产的预防,Lamont教授总结:

1.对于感染性早产,及早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晚期流产和早产的风险;

2.探索阴道菌群和早产关系的高质量研究迫在眉睫;

3.需要更好的分子诊断技术来定量测量菌群数量;

4.基于分子技术的新信息可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抗生素比其他抗生素更有益处(克林霉素vs甲硝唑);

5.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阴道菌群与早产不同表型的关系。

参考文献:

1.Romero R, et al.Science. 2014;345:760-5

2. Brancazio LR,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Sep 11;349(11): 1087-8.

3. Fonseca EB, et al. N Engl J Med. 2007 Aug 2; 357(5):462-9.

4. Hassan SS, et al.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1 Jul; 38(1): 18-31.

5. Jane Elizabeth Norman, et al. Lancet. 2016 May21; 387(10033): 2106–2116.

6. Kindinger et al. Microbiome (2017) 5:6.

7. RonaldF. Lamont,et al.  BJOG.2011 April ; 118(5): 533–549.

往期回顾:

【PREIS SCHOOL】关于引产最佳时间的“那些事儿”,你都知道吗?

【PREIS SCHOOL】特殊情况下何时引产最佳?何种引产方法最理想?涨姿势了!

【PREIS SCHOOL】早产儿存活率虽有提高,但有缺陷的早产儿数量并没有改变?——世界早产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