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Blood:药物诱导性出血的潜在机制

Tags: 维生素K   药物诱发性出血   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   维生素K还原酶      作者:QQY 更新:2020-05-16

药物诱导性出血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原因导致意外出血的抗血栓药物相对容易控制。但大多数药物引起的出血疾病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使得干预更加困难。

由于大多数出血异常与凝血因子的功能障碍有关,Chen等人采用其最近建立的基于细胞的分析方法,以确定可能存在脱靶效应的影响活性维生素L依赖性(VKD) 凝血因子生物合成的药物。

本次研究共筛查了NIH临床收录(NCC)文库中的727种药物,鉴定出9种,包括最常开处的抗凝药华法林。与这些药物相关的出血并发症已经有了临床报道,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9种常用药物对VKD羧化抑制作用的进一步表征表明,华法林、兰索拉唑、硝唑尼特主要靶向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VKOR),而艾地苯醌、氯法齐明、AM404主要作用于维生素K氧化还原循环中的维生素K还原酶(VKR)。

其他三种药物主要是影响细胞内维生素K的有效性。阐明了VKOR和VKR失活的分子机制。基于细胞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靶向VKOR而非VKR的药物的抗凝作用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K而得到挽救。

本研究发现为药物诱发性出血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见解。已建立的基于细胞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为筛选具有抗凝功能的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原始出处:

Xuejie Chen,et al. A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screen identifies drugs that cause bleeding disorders by off-targeting the vitamin K cycle. Blood. May 6,2020.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