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扒一扒肿瘤简史,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认识癌症的?

Tags: 肿瘤简史      作者:佚名 更新:2018-04-09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医学发展到今天仍然无法治愈所有的癌症。但是人类从未放弃过与疾病的斗争。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开眼界,看看古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认知癌症的。


古代人得癌症吗?

癌症是我们自身的遗传物质的改变,自身的正常细胞恶化成癌细胞。癌症不会像“SARS”一样突如其来又迅速消失。它与我们相生相伴,是潜伏在我们遗传密码里的危险信息。因此古人与我们一样,也会得癌症。

但是古人的癌症发病率显然没有现在这么高。不是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多么严重、生活习惯多不健康,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癌症都是老年病(拓展阅读:《免疫衰老,老年人癌症高发的元凶?!》)。而古代生活艰辛,70岁即被称为“古稀”了。人们还没有到癌症高发的年纪,就已经因为其他原因去世了。科学家推测,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古今并未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76.1岁(男性74.6岁,女性77.6岁),而夏、商时期预期寿命只有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西方古代富裕人群才有可能活到40-50岁,低收入平民的寿命约在25-30岁。英国到了15世纪,男性预期寿命50岁,女性则只有30岁。

目前古人患癌症的确凿证据来自化石和遗体。年代最久远的一块化石是170万年前脚骨骨肉瘤化石,要知道人类这个物种的历史也就200万年左右。虽然软组织病灶证据不易保存,科学家还是从木乃伊遗体解剖中发现了结肠癌肝转移的痕迹。

诸多证据都说明,其实古人与我们一样也会得癌症。由于古代社会整体寿命较低发病率小,外科和解剖学的发展迟缓,而很少被记载或系统研究。


人类一步一步认知癌症

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1600年最先在医书《Edwin Smith Papyrus》中描述了癌症,其中还详细的描述了如何使用烧烙术移除乳腺癌的方法。古埃及人还记载了使用刀割、烧烙、烟熏、涂抹局部药膏、咒语等治疗癌症的方法。

古希腊人对癌症的描述最为系统。约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伯特拉底对多种癌症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命名为“carkcinos”(古希腊语中的“螃蟹”)。“螃蟹”来源于恶性肿瘤的外观,其向四周伸出的侵袭其它组织的“脚”形状上与螃蟹相似。

由于当时希腊文化反对解剖尸体,因此希伯特拉底对癌症的描述仅限于表皮可见的鼻腔、皮肤、乳腺癌症。公元1世纪前后,塞尔苏斯编辑古罗马百科全书时将古希腊语的“carcinos”翻译成意大利语中的“螃蟹”,随后又演变成英文中的“cancer”,即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癌症。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医学家伽林将左右肿胀物命名为肿瘤,而其中恶性的肿瘤就是希伯特拉底所命名的“癌症”。

古希腊以“螃蟹”命名癌症

我国古代对癌症的记载始于公元3世纪初,王叔和的《脉经》中就有癌症病例的记载,中医学里把恶性肿瘤称为癌。公元一二六四年,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里对癌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透孔里,男者多发生于腹,女者多发生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

直到近现代,医生才逐渐的认清楚癌症的真实面目。16-17世纪西方医生开始研究癌症,18世纪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普及,医学对癌症有了新的认识——细胞的增多。此时还发现了癌症能够转移到其他组织中。利用外科手术来切除癌症病灶得益于19世纪无菌操作的推广,在此之前手术后患者极易因复杂感染而死亡。


艺术品中记录的癌症

2018年2月1日,英国《柳叶刀》肿瘤学分册《医学历史》栏目在线发表英国华威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法国凡尔赛大学、美国新墨西哥自然历史与科学博物馆的《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之中最早的恶性乳腺癌证据》。

《夜晚》(现存意大利罗马科隆纳宫美术馆),作者:米歇尔·托西尼(1503~1577,师从米开朗基罗之师多米尼哥·基兰达奥之子里多尔福·基兰达奥,米歇尔·托西尼后将姓名改为米歇尔·里多尔福·基兰达奥)。

与油画同名大理石雕像《夜晚》,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26~1531年,现存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洛伦索教堂。

上述两份艺术品经现代医学家诊断,均认定为乳腺癌。油画作品中女性诊断为左乳房中心区恶性肿瘤伴严重乳头内陷;雕塑作品根据左侧乳头畸形,作出乳房肿瘤诊断。

总之,在古代,人均寿命短,科学技术不发达,医学上对癌症没有系统正确的认识,更没有现代化的CT、核磁、PET等诊断设备,即便是罹患了现代医学认为的“癌症”,仅仅凭表面的症状,以当时的条件也是无法被诊断的,更谈不上得到相关治疗了。

人类抗癌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诊疗技术不断有所突破,癌症等重大疾病被终将被攻克!

来源:美中嘉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