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离了呼吸谁还能活?规范呼吸支持技术,让生命更长一点!

Tags: 呼吸支持技术   感染   会议报道      作者:黄玲玲 更新:2018-12-12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呼吸相关职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四川省医师协会协办的第六届中国呼吸支持技术会议在成都开幕。大会旨在全面反映呼吸衰竭诊疗技术的进展,并规范和创新呼吸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加强呼吸支持技术的临床医学研究,全面提升呼吸衰竭的救治水平,切实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本次大会汇聚了众多医学界泰斗、呼吸领域专家,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其中最受关注的有三点,分别是三项单修课程同时录制,包括呼吸治疗单休课程、危重症单休课程以及睡眠医学单休课程;推出了高流量氧疗及ECMO共识;成立了呼吸医联体危重症协作组。

新技术促进新发展

开幕式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荣昌教授表示,呼吸支持领域的技术发展非常重要,目前,呼吸支持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呼吸支持技术除了传统的呼吸机外,又发展出了很多新技术,比如高流量氧疗等,这些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一大批专业人士。应用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可以帮助这些最新的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每年的呼吸支持技术大会可帮助更多专业人士吸纳在新呼吸支持技术方面上的经验,传递新的信息,共同推动学科发展。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呼吸支持技术在中国会做得越来越好,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呼吸学科要整合协同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进副院长指出,呼吸支持技术是危重症患者最常用的生命支持技术,其合理应用对改善危重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呼吸支持技术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包括常规的氧疗、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ECMO气道管理技术外,还包括了相关的病理生理知识以及相关的监测技术。在这些技术运用过程中,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睡眠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呼吸学科时至今日,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个交叉学科,学科发展需要秉承开放包容的心态,需要结合多学科特点进行整合、判断和治疗,需要广泛的协同,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形成以呼吸学科为主导的学科体系,这也可以称之为协同创新的一个典范。开幕式由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詹庆元教授主持。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呼吸专科医联体危重症协作组成立大会”,为众多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颁发了证书。

重症流感合并感染诊治策略:重在早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中心詹庆元教授指出,1918西班牙大流感对人类来讲应该可以载入史册,据悉,死亡人数达5000余万。尽管已经过去了100年,但1918年的流感与我们现今所面对的流感仍是“一家人”,经由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只不过在不停地发生变异,从基因上来讲则没有太大区别。

一个小小的流感病毒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多人死亡?詹庆元教授介绍,法国研究者提到,“原发流感宣读判决,继发流感执行死刑”,真正致死的原因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1918年流感尸检肺组织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占23.5%,溶血链球菌为17.0%,金葡菌为8.1%,流感杆菌为9.9%,其他菌为15.6%,混合菌为21%。最后得出结论:死亡的患者基本上(90%以上)都发生了合并细菌感染。由现有数据可以看到,美国2009年H1N1数据显示,在683例确诊或疑诊甲型H1N1患者中,207例(30.3%)确诊或疑诊合并细菌感染,其中154例有明确病原体,57例合并金葡菌感染,7例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在重症流感诊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重症流感合并细菌感染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病情重,病死率高,多发于流感季节,且多为细菌性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表现为痰量较多,WBC大多升高,部分降低(PVL)等。影像学表现为肺多叶、段受累,实变,坏死(空洞,液气胸)等。

此外,一项2009年11月至2016年5月的流感后曲霉感染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在2900例流感病例中,发病高峰与相应年度曲霉感染趋势具有一致性,可以说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重症流感常见并发症。重症流感合并IPA则有以下临床特点:重症流感为IPA常见的宿主因素,重症流感合并IPA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入ICU的重症流感病毒肺炎患者需警惕IPA,且其预后差。

流感后曲霉感染可能的致病机制为流感病毒或直接导致肺损伤,会诱发免疫抑制,比如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局部的吞噬功能、抑制NK细胞活性、影响Th1/Th2免疫应答,导致淋巴细胞缺乏等,此外还有糖皮质激素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重症流感高危因素一定要注意早期识别,如年龄<5岁的儿童(<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人,以及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还有肥胖者(体质指数大于30kg/m2)以及妊娠期妇女,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人群。

WHO提出,抗病毒药物是减少流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措施。有研究显示,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的患者流感发病率仅为2%,因此重症流感的早期抗病毒治疗需多加考虑。对于早期流感合并感染最佳办法为早期经验加针对性治疗。早期识别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是否是机会性感染?感染原因是细菌(肺链、金葡、流感嗜血)还是曲霉菌、病毒?这些都需受到重视。此外,也应开展早期经验性治疗,以及早期开展针对性检查,包括肺CT、气管镜、病原学检查等。

重症流感应对策略中,除了原发病治疗以外,尤其应注意规范呼吸支持技术的应用,传统支持手段包括普通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有创正压通气。新型呼吸支持技术则有经鼻高流量氧疗、ECMO以及体外CO2清除。

詹庆元教授认为,重症流感重创了宿主免疫力,流感病毒导致人体严重免疫受损或失衡,使得合并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其诊治策略应为早诊早治,改善预后。早识别重症流感、早识别合并感染、早经验性治疗与针对性治疗、加强呼吸支持治疗。此外,关于流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因此必须加强各方的合作和研究,这样才能最终解决流感问题。

来源: 医师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