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消化内镜洗消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

Tags: 消化内镜   洗消质量控制系统   建设      作者:和水祥 更新:2018-10-29

伴随着消化内镜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消化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现在,消化内镜已经由单纯的诊断工具发展为各种诊治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超声内镜等,相对于传统消化内镜有了许多重要突破:从消化道管腔内到消化道腔外,从消化道管腔到胆道、腹腔、脊髓腔,从相对有菌体腔到无菌体腔;相对于外科无菌手术室,内镜操作间相对开放;相对于传统外科器械,侵入性内镜多无法完全灭菌。这些均使得消化内镜洗消感控的风险很高,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临床发展的关键。因此,规范的消化内镜洗消流程及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洗消质量控制的保证。

01组建管理构架

主要分为院级、科级及班组三级控感管理层次。首先是建立院级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其控感办公室,负责全院感控工作。院级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医疗工作的院长牵头,吸收医院控感办、消毒供应部、相关科室主任及其骨干组成,负责全院感控工作政策、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执行。控感办公室作为行政单位, 具体负责医院政策的执行、检测与评估考核。其次,建立科室感控管理小组,负责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制定科室质量评估与奖惩制度、督察消化内镜中心日常工作、配合医院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最后,在洗消人员中设立班组感控专门负责人很有必要。通过班组专门负责人责任制及其日常跟班示范与质量监控,达到洗消规范的全程落实。

02完善与实施相关感控制度

除了国家规范的医院感控制度以及《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建立一系列与上述管理构架相应的、适合本院实际的院、科、班组感控制度与账册,以保障国家政策的落地、质量监控的实施、人力资源评估管理、奖惩制度的兑现。例如,医院控感办定期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知识的培训;每月来内镜室监督指导一次,下达《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检查表》《细菌培养检测反馈表》,科室必须按时反馈整改计划与结果;科级感控小组秘书每周抽查一次感控质量情况包括:洗消人员洗消流程规范性、灭菌物品与医疗废物的管理状况、手卫生执行情况等;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及物表细菌培养一次,并向科室反馈,提出问题及进行整改计划;科室与班组层面的台账包括:洗消质量控制登记本、细菌自我监测登记表、洗消质量缺陷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洗消液浓度检测登记表等。

03业务培训与队伍稳定

建立稳定且有技能的洗消人员队伍是保障洗消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洗消人员构成复杂,知识层次普遍不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待遇偏低。这些因素造成洗消人员流动性较大,业务熟悉程度难以均一、稳定,同时也是影响洗消质量的隐患之一。因此,根据工作熟练程度、服务年限、评估质量,不断提高全体洗消人员待遇,以及实施基于考核结果的差异化薪酬制度, 有助于稳定洗消人员队伍。其次,需要重视对洗消人员定期进行洗消知识培训与业务考核评估。对新入内镜室的人员, 均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一个月试用、考核上岗;对全体洗消人员每季度进行内镜洗消及内镜技术的知识、操作培训, 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不合格者坚决辞退。

04抓住重点与难点

十二指肠镜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内窥镜,其特有的抬钳器腔道以及复杂的前端部架构不易清洗消毒,造成了肠道细菌的残留,增加了镜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国外多项研究报道了应用十二指肠镜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其中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因此,十二指肠镜的洗消质量是消化内镜洗消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需要高度重视。每个洗消人员必须认真掌握规范,严格执行流程。

内镜清洗的工作平淡而繁琐,感控隐患很大,极易造成院内感染的暴发,引发严重医疗事件与社会问题。因此,内镜洗消的感染控制,需要全员重视、全程管理,只有不断完善内镜感控体系,才能保障医疗质量。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