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2016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Tags: 心律失常      作者:MedSci 更新:2016-09-10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大力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成立《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编写委员会,在参照上述室性心律失常指南与专家共识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际情况和防治现状,撰写了《共识》。 

本《共识》采用的推荐等级是参照国际相应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中的推荐标准,推荐等级采用Ⅰ、Ⅱa、Ⅱb和Ⅲ级来命名;Ⅰ级专家建议表示“推荐”;Ⅱa级专家建议表示“倾向于推荐”;Ⅱb级专家建议表示“可以考虑推荐”;Ⅲ级专家建议表示“不推荐”。将支持这些建议的证据级别分别应用 A、B和 C表示,不同证据级别的依据为涉及参与研究的病人的数量、是否为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或单中心非随机临床试验、或缺少大规模试验数据甚或个案报道、或仅为专家共识的观点等。 (指南详见

下面梅斯医学小编为大家整理2016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1】CMAJ: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否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许多呼吸道感染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监管机构警告这些抗生素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研究人员旨在调查与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30天室性心律失常和全因死亡率风险。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2~2013年安大略新处方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或红霉素)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

主要结局指标为新处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后30天内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入院;次要结局指标为30天全因死亡率。研究人员使用倾向评分按1:1的比例匹配处方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或左氧氟沙星)的患者。研究人员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测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暴露和结局的相关性,并在以下四个亚组分析中重复上述分析:慢性肾病/非慢性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非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非冠状动脉疾病;合并使用延长QT间隔药物/非合并使用延长QT间隔药物。

与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风险(0.03% vs 0.03%;相对风险[RR]1.06,95%置信区间[CI] 0.83~1.36),同时降低全因死亡率风险(0.62% vs 0.76%;RR 0.82,95%CI 0.78~0.86)。在亚组分析中,会得到相似的结果。

结论:在老年人中,与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增加30天室性心律失常风险。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来自美国FDA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警告也许有些夸大。(文章详见--CMAJ: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否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2】FDA批准首款无导线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

美国美敦力公司称,该公司开发的一款长约1英寸的植入右心室的无导线起搏器(Micra Transcatheter Pacing System, Medtronic)已经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FDA指出,Micra适用于心房颤动或心律徐缓/心搏过速综合征等心搏不规律患者。但是对于已有植入设备且会影响起搏器或严重肥胖或者静脉无法容纳7.8 mm导引鞘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该装置是不适合的。

FDA设备和放射卫生中心设备评估办公室代理主任William Maisel说:“Micra作为第一款无导线起搏器,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并且避免了导线相关健康问题。” 

NEJM上关于Micra的全球临床试验数据显示,725名植入该装置的患者中约有98%的患者在6个月后,其心搏恢复正常;只有不到7%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包括住院时间延长、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脏损伤、装置错位和心肌梗死。(文章详见--FDA批准首款无导线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

【3】BMJ: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会增加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

发表在BMJ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示,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会增加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

该双向队列研究,链接到了处方登记数据,严重心律失常病例和病人特点。研究人员对2006-2013年间的瑞典数据,和1997-2011年间的丹麦数据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的参与者为丹麦和瑞典40岁至79岁成年人。使用氟喹诺酮的909656个疗程(环丙沙星82.6%,诺氟沙星12.1%,氧氟沙星3.2%,莫西沙星1.2%,其他氟喹诺酮类0.9%)和使用青霉素V的909656个疗程都包括在内,1:1匹配,计算倾向性得分。(文章详见--BMJ: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会增加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

【4】定期摄入咖啡不会导致心律失常

加州大学(UCSF)的研究人员开展了这项研究,并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这是评估饮食方式与心率失常之间关系规模最大的研究。 

他们指出,已经可以证明,房性早搏(PACs)会导致民众出现心房纤颤、中风和死亡。同样,室性早搏(PVCs)会增加民众心脏衰竭、冠状动脉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结果表明,无论每小时民众咖啡、茶和巧克力的摄入量有多少,PACs和PVCs的发病率没有区别。频繁摄入后并不会引起民众出现心律失常。 (文章详见--定期摄入咖啡不会导致心律失常

【5】JACC:左室功能障碍者相对室壁厚度越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越大

相对室壁厚度(RWT),定义为2倍后壁厚度除以左心室(LV)舒张末期内径,可能是左室功能障碍患者不良事件的一个标志。

该研究人群包括1260例轻度心脏衰竭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在一个多变量模型中,与常用的超声心动图的变量相比,RWT是估算VA风险的最强大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与较高RWT值的患者相比,低RWT(<0.24)的患者,有83%(P<0.001)增加了VA风险,68%(P<0.001)增加了VA或VA/死亡风险。RWT每下降0.01个单位,VA和VA/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12%(P<0.001)和10%(P<0.001)。在12个月时,与使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相比(4.6±6.8% vs 1.5±2.7%;P<0.001),使用除颤器(CRT-D,CRT与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使得RWT大大增加,CRT-D患者的RWT每增加10%,随后的VA和VA/死亡风险分别减少34%(P =0.027)和36%(p=0.009)。

在轻度心脏衰竭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中,降低RWT增加了VA和VA相关死亡的风险。CRT-D治疗可增加RWT,从而减少VA和VA/死亡风险。(文章详见--JACC:左室功能障碍者相对室壁厚度越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越大

【6】NEJM:无导线起搏器临床证实安全有效,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参与其中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张澍团队参与的无导线起搏器全球临床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多中心、上市前研究, 纳入了来自全球19个国家,56个中心的725例患者,其中719例患者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成功率高达99.2%。所有患者均符合单腔心室起搏器(VVI)的植入适应证,包括房颤伴慢心室率(64%),窦房结功能障碍(17.5%),房室传导阻滞(14.8%),其他(3.7%)。

无导线起搏器是集脉冲发生器与起搏电极于一体的新型起搏器,无需静脉植入心内膜导线,而是以微缩胶囊的形式植入患者的心腔内,因此也无需皮下切口和囊袋。这种无导线起搏器如子弹头大小,体积为0.8cm3,直径 6.7 mm,长25 mm,重量 2 g,体积和重量为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其功能却与传统的心室单腔起搏器无异,同样具有频率应答及自动阈值管理等功能。术中通过穿刺股静脉,经专门的递送系统送入无导线起搏器并于右心室释放,待确定装置头端的四个爪形结构稳定的固定于心室肌后,断开栓绳并撤出递送系统。(文章详见--NEJM:无导线起搏器临床证实安全有效,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参与其中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