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代谢综合征诊疗建议

Tags: 代谢综合征   炎症状态   颈动脉疾病   血压控制   冠脉      作者:Saber 更新:2014-07-21

介绍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会增加心脏疾病、卒中糖尿病风险的多代谢异常疾病。该综合征易引起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或炎症状态等。危险因素包括腹部肥胖、缺乏运动、胰岛素抵抗、冠心病、吸烟和家族史。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得冠心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倍,得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尽管代谢综合征是通过多种病理生理学因素引起的,但炎症状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表现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而肥胖患者,脂肪组织释放的细胞因子会引起炎症,导致血脂异常,腰围增加,是另一重要因素。

在美国,代谢综合征影响了约35%的成年人,其中有85%患有糖尿病,患病率按性别、种族不同,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男子相比,非西班牙裔的黑人男子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较低(37% Vs 25%)。非西班牙裔黑人和墨西哥-美国裔的女子患病率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女子的1.5倍。年龄在40-59岁时,41%的男性和37%的女性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当年龄大于60岁时,男女符合诊断标准的比例分别升至52%和54%。

诊断和治疗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三组(ATP III)总结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见表1)。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点就是调整患者的这些检查数据。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改变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和戒烟。除了治疗性的改变生活方式(TLC),患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减肥药进行辅助治疗。

表1: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符合5条中的3条即可诊断

减重管理

减肥药物,如奥利司他、选择性人5-羟色胺2C激动剂、芬特明/托吡酯缓释片等可以协同减重(详见表2)。

表2:主要减重药物

其他危险因素管理

除了减重和维持治疗,代谢综合征还需进行其他治疗。血脂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LDL-C的目标水平取决于冠心病风险等危险因素。ATP III制定的血脂管理目标,也就是2014年NCEP临床实践指南,见表3。为了控制LDL-C达标,必须形成一种多模式的TLC生活方式。另外,达到理想的LDL-C水平可能还需依靠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因为它不仅可以降低LDL-C水平,还能对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

表3:ATP III制定的LDL-C管理目标

ATP III制定的LDL-C管理目标

*既往有心肌梗塞,不稳定或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史,或临床有明确心肌缺血证据。

**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疾病,糖尿病,外周动脉性疾病。

***吸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低HDL-C(<40mg/dL),年龄(男性≥45岁,女性大于等于55岁),有冠心病家族史。如HDL-C>60mg/dL,则减少一个危险因素。

根据JNC7指南,TLC模式可有助于降低血压。该方法包括高血压饮食计划(强调水果、蔬菜、脱脂或低脂奶制品、全谷物食品的摄入),限制钠盐摄入(≤2.4g/天),减重(维持BMI在18.5-24.9kg/m2),运动(每周几天规律运动,30分钟有氧运动/天),适量饮酒(男性≤2杯/天,女性≤1杯/天),以及戒烟。

JNC7指南对血压控制提出的目标为:患有慢性肾病或糖尿病者<130/80mmHg,其余人群<140/90mmHg。AHA提供的高血压指南中还规定了其他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①冠脉疾病患者或有冠脉疾病风险(颈动脉疾病、外周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者以及有冠脉疾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弗明汉危险评分≥10%者,血压<130/80mmHg;②心功能不全者,血压<120/80mmHg。JNC7指南提出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见表4。

表4:高血压患者降压药选择

2013年的ADA指南也建议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血糖,预防2型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降糖。无糖尿病者空腹血糖应<100mg/dL(5.6mmol/L)。

最后,因为代谢综合征患者还存在炎症状态,因此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弗明汉危险评分≥10%者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81mg qd。有冠心病病史者需应用阿司匹林81-325mg qd进行二级预防。

医疗干预

由于大部分代谢综合征患者没有相关症状,因此可能不太关注该疾病的临床风险。医务工作者就需担起疾病的教育和筛查的工作,以促进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并识别高危人群进行治疗。一旦诊断明确,应安排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制定可量化、可实现的目标进一步进行干预,评估患者依从性,找出治疗难点,鼓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并对用药安全进行宣教,调整患者危险因素。医务人员还可评估患者对体重、血糖、血压的自我检测管理,共同制定管理计划,调整用药方案。


来源:医学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