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王培军:病理金标准败给了“读片神探”

Tags: 病理   标准   从医心得      作者:王丽娜 更新:2019-01-16


“1976年,16岁的王培军被分配到工厂做厂医,从最早参加医训班、本硕博的学习到后来自己成为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影像科主任、影像教研室主任王培军教授的经历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影像学科从“步枪”X光机到“航母”分子影像学的飞跃发展。”

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敬业精神练就了王培军的火眼金睛,他对病情的判断改变了许多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患者常说“他高超的医术改变了我的人生”,是啊,尤其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一张片子背后就是一个人生,如何能随意亵渎?从医路上,他“一颗初心终不悔”,坚持带领同事一起将科室疑难片子的“存货”都翻出来,每天读片讨论提升科室医生的技术。人淡如菊的王培军在管理上也颇有大智慧,做了科室主任,他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先干起来,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自己创新性的管理方式。这一切和他一贯强调的“医生要有哲学思维能力”是分不开的。

抽丝剥茧 练就阅片神功

“影像科医生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哲学的思维能力!”这是王培军自信的源泉。他从事影像工作近40年,看过的片子不下50万张,善于在患者影像片子中发现细微病变征象,然后抽丝剥茧,得出最终结论。疾病的临床诊断结果一般都是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但深知“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王培军在从医经历中多次以自己的判断打败了病理诊断结果。

“这是肺癌……”王培军仔细看了一下眼前这位被诊断为肺炎侵犯支气管女性患者的CT,果断地说道。看着眼前肺炎病理诊断单,王培军立刻给病理科打了电话,“是不是没取到部位?”“取了8个部位,应该取到了!”

“有没有可能很像,所以混淆了?”“不会!”

王培军又看了一遍CT片,“我敢肯定这一定是肺癌!”患者到肺科医院进一步做经肺穿刺,最终确诊为肺腺癌。像这样,改变患者人生的转折点,王培军上演过很多次。

作为科室的管理者,为了提升阅片质量,解决患者预约拍片、等结果时间长的问题,王培军提出了 “一无三零”的影像科服务准则,即“无间隔”的医疗服务流程,“零差错、零投诉、零赔款”的医疗质量,当天检查当天出报告,荣获了上海市“首届精神文明创新奖”。

有疑难影像的片子  到这里来

“患病不易,看病也不易!”患者的种种不容易,王培军都看在了眼里。为实现医生价值最大化、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还组织成立了上海市卫健委劳模创新工作室,免费义务为群众读片。“只要有疑难影像的片子,到这里来,一定帮你解决诊断及下一步如何处理的问题。”高超的技艺和善良的心,已为近200位患者免去手术之忧,为3000余位疑难杂症患者提供了影像诊断意见。

来源:医师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