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抗栓仍靠经验

Tags: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抗栓   经验      作者:佚名 更新:2019-12-07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法。脑卒中与出血作为TAVR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制定兼顾二者风险的抗栓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左文杰等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与指南建议进行了总结,认为TAVR 术后的抗栓治疗目前仍处于经验性选择阶段。

抗血小板治疗:单用阿司匹林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仍需探索

作者指出,在绝大多数临床研究中,临床医生在TAVR术后普遍采用的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最新的欧美指南和国内专家共识也建议,TAVR术后患者如无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指征,应在术后6个月或3个月内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但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TAVR术后单用阿司匹林的效果不劣于DAPT,甚至在安全性上有优势。作者表示,关于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房颤患者;TAVR术后单用口服抗凝药或更安全、有效

作者表示,关于房颤患者TAVR 术后的抗栓治疗,目前缺乏足够临床证据以及明确的指南推荐。在TAVR 术后联合使用口服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似乎更为合理,但至今并没有证据证实这一点。

专家共识指出,联用华法林和低剂量阿司匹林后,应避免再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房颤患者TAVR 术后单用口服抗凝药物可能更安全、有效。

生物瓣膜血栓预防:出血风险低者应口服抗凝3个月以上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术后生物瓣膜会产生亚临床血栓,在多排CT 下表现为瓣叶活动度下降等。研究表明,口服抗凝药物可能有较好的瓣膜血栓预防效果。

考虑到生物瓣膜血栓等因素,2017 年美国更新的瓣膜指南建议,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在TAVR 术后需要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至少3 个月,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2.5。

其他栓塞预防措施:栓塞保护装置、左心耳封堵

作者指出,为了保护大脑、降低栓塞风险,栓塞保护装置(EPD)在未来可能成为一种预防手段。关于未来TAVR手术中是否推广使用EPD,还需要进一步的上市后数据和反馈。

随着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不断发展,其也将成为房颤患者进行TAVR 术后抗栓治疗的有力替代,特别是适用于出血高危、不能耐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