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Ann Clin Trans Neurol: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患者临床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

Tags: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机械取栓   预后      作者:Wiley威立 更新:2018-09-18

卒中(又称“脑血管病”或“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的死亡原因,也是我国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对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

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供血动脉堵塞,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所致,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5%。在缺血性卒中超早期(即:急性缺血性卒中)采取有效措施开通闭塞动脉、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液和氧气供应是缺血性卒中最有的救治措施。目前,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是开通闭塞大动脉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与药物治疗相比其能将闭塞大动脉再通率提高至80%并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研究发现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即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后90天功能独立患者比例约为50%(单纯药物治疗约为25%),而病死率却高达15%(单纯药物治疗约为20%)。因此,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并未像其改善闭塞动脉再通率那样显著。如何在血管再通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患者预后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对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仍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该研究将首次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患者,探索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为后期探索有效性做准备。

本研究为单臂设计、开放性、I期临床研究,纳入前循环大动脉闭塞且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在取栓治疗术前和术后进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各一次,并在随后7天内进行每天1次治疗。研究结果发现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并不影响患者的颅内压、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也不影响患者临床常规治疗。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突飞猛进的今天,该研究首次将远隔缺血适治疗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辅助治疗,其研究结果有望引领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领域相关研究。

原始出处:
Xunming Ji, et al.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for acute stroke patientstreated with thrombectomy. Annals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Neurology. 06 June 2018.

来源: Wiley威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