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脾脏少见良性肿瘤病变!

Tags: 脾脏   少见   良性   肿瘤   病变      作者:佚名 更新:2018-08-18

【所属科室】

消化

【基本资料】

男性,50岁。

【主诉】

右上腹反复不适10余年。

【影像图片】









【讨论】

评论:1.胆囊多发胆固醇结石;2.脾大;脾脏肿物,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明显强化,接近血管密度,静脉期肿物边缘密度降低,中心区密度增高,脾血管瘤?

【病理结果】

手术结果:脾脏错构瘤

【病例小结】

脾脏错构瘤系脾脏胚基早期发育异常,使脾正常构成成分的组合比例发生混乱。本病发生部位差异无显著性,可发生于脾脏各个部位,无性别差异,发病年龄以中年居多,绝大多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但女性患者更容易产生症状。不过本例是一个中年男性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只是长期的上腹部不适。少数脾脏错构瘤与血液系统病变有关,偶伴消化不良。曾有报道 脾脏错构瘤合并肾脏疾病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错构瘤。

本病单发病灶多见,少数可见多发病灶,边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脾错构瘤CT平扫时往往示肿块呈等或稍低密度,位于脾内或包膜下。当脾内病灶呈等密度时易漏诊,病灶位于脾包膜下者有时仅表现为脾脏轮廓的改变。部分病灶密度混杂,提示有多种成分组成。 脾脏错构瘤较少发生囊变坏死,仅极少数以囊性变为主。本例主要表现就是单发、以囊性为主的病例。当肿块伴有钙化和/或脂肪时被视为CT特征性表现。钙化可能是因为肿块长期存在,局部缺血等原因,病灶营养不良性钙盐沉着。钙化可位于肿瘤边缘或内部,形态多样,呈点状、粗颗粒样或弧形,亦可呈爆米花样钙化,后者与肺错构瘤表现相似,有一定特点。与肾脏等其它脏器的错构瘤多含有脂肪不同,病变内含脂肪少见,本例就是一个乏脂肪性脾脏错构瘤。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灶与脾脏分界清楚,该期强化类型有3种:大多数表现为弥漫性不均匀轻度强化及病灶周围斑片状强化;少数表现为动脉期即明显均匀强化,主要见于小病灶,这种强化与脾脏血管瘤非常相似。门脉期,上述3种均呈渐进性延迟性强化,病灶密度趋于均匀。延迟期,大多数密度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仅少数低于脾实质。极少数以囊性或钙化为主的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本例延迟后有强化,类似血管瘤的强化表现。

鉴别诊断

  1)脾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脉管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平扫多为低密度,增强早期呈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或均匀强化,而不呈弥漫性均匀或斑块状强化可供鉴别;

  2)脾囊肿CT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水样密度,增强后不强化。包虫病的脾囊肿常位于脾下极的被膜下,肿块周围可见环形较规则钙化影;

  3)脾脏血管肉瘤常呈分叶状轮廓,侵袭性生长,可突破脾脏包膜侵犯周围结构,有时可见远处转移灶。

  4)脾内多发病灶且增强扫描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脾实质时,需与淋巴瘤、转移瘤鉴别。脾脏转移往往有原发病史,且多数已有其它部位(如肝脏)转移。

  脾脏淋巴瘤多为继发性,常伴浅表淋巴结肿大,钙化少见,增强延迟期淋巴瘤强化较周围脾实质低。

来源:影像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