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IASLC WCLC 2017:听老周讲故事:当SCLC遇上免疫治疗

Tags: SCLC   免疫治疗      作者:叶译楚 更新:2017-10-20

特邀报告者:周彩存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攻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发病的10%~15%。作为一种致命性疾病,其病程进展迅速,患者预后很差。尽管在临床中50%~80%的SCLC患者对化疗敏感,但却常常不可避免地在6个月时复发,这种情况在广泛型(ES)SCLC中尤甚。对于一线化疗治疗后疾病复发的SCLC,临床的选择极为有限,且数十年来毫无改善。如何解决SCLC患者一线化疗的疾病快速复发?如何延长标准化疗的标准的有效期? 二线治疗后如何改善患者预后? 这些都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单抗,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期望,在其他瘤种中持久的临床反应也能出现在SCLC中。

对于SCLC而言,其体细胞突变频率高,且肿瘤本身及癌旁触发的免疫性疾病(例如 Lambert Eaton肌无力等)发生率达10%左右。这些均提示,SCLC可能对免疫治疗产生反应。基于这一推断,几项临床试验随之设计开展。考虑到一线化疗治疗SCLC的高客观缓解率(ORR),目前ICI治疗在研究中主要应用于:① 将ICI整合入标准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或维持治疗;② ICI单药(nivolumab / ipilimumab / atezolizumab)/联合化疗/多类ICI联合作为二线或二线以上的治疗。

总结起来,ICI的应用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案:①  Ipilimumab + 化疗;② PD-1/PD-L1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③ CTLA-4单抗 + PD-1/PD-L1单抗 ± 化疗。其中,ipilimumab联合化疗的Ⅲ期结果令人沮丧,目前研究已将方案中的CTLA-4单抗ipilimumab替换成为PD-1单抗。事实上,PD-1单抗单药或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似乎是更优希望的方案。

在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一项II期研究显示,对于初诊SCLC患者,pembrolizumab作为维持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中位PFS期为1.4个月)。但这项研究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在肿瘤基质表面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显着更加(更长的PFS期:5.5个月对1.3个月,更长的OS期:10.1个月对7.2个月)。正在进行的多项研究将会为该药(pembrolizumab)对于SCLC是否有效提供答案,对于pembrolizumab + 化疗在一线治疗(Keynote011研究),以及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的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将通过这些研究得以揭示。

另外,一项将nivolumab单药与化疗比较,治疗复发SCLC的Ⅲ期研究(Checkmate 331)正在进行,孰优孰劣,让我们拭目以待。评估atezolizumab联合卡铂/依托泊苷一线治疗ES-SCLC的I / III研究(IMPOWER 133)也正在进行,希望研究结果能为临床提供新治疗选择。而在PD-1单抗与CTLA-4单抗联合方面,Checkmate 032研究公布了nivolumab单药或联合ipilimumab治疗经过一线或多线治疗失败后疾病复发SCLC的疗效。结果显示,无论是nivolumab单药还是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都显示除了令人欣喜的抗肿瘤活性、持久的反应和可控的安全性。这些数据使得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将nivolumab单药以及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纳入SCLC二线治疗指南。在2017年ASCO年会中公布的Checkmate 032研究的更新数据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更多喜人数据得以揭示,nivolumab单药以及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的2年OS率达到了14%和26%。基于这一结果,启动了一项评估nivolumab单药、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和安慰剂作为ES-SCLC中的维持治疗疗效的Ⅲ期研究(Checkmate451),以及一项评估这一方案在LS-SCLC中疗效的Ⅱ期研究(STIMULI)。同时,一项评估tremelimumab + durvalumab ± 放疗的Ⅱ期研究也正在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数据涌现。

然而,对于SCLC的免疫治疗,仍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SCLC的免疫微环境与其他肿瘤不同,SCLC虽然具有高突变负荷,但SCLC细胞PD-L1表达水平低。在Checkmate032中,没有观察到肿瘤PD-L1表达与临床益处之间有任何显着关联。 但是,在基质表面中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的确在II期试验中观察到更好的PFS和OS。PD-L1表达的预测价值可能不如SCLC周围的免疫细胞。因此,探索SCLC独特的免疫微环境,找到能够准确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记物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免疫治疗的毒性不能低估,尤其对于免疫治疗相关的毒性事件,应该保持警惕。临床上,如何平衡免疫治疗的疗效与毒性值得探索。


周彩存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常务理事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