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新生儿巨大脑脓肿1例

Tags: 新生儿   巨大   脑脓肿      作者:陈阳 邵强 更新:2019-05-22

患儿,女,22d,体重4kg。主因间断发热伴发作性肢体抽搐10d于2017年10月12日入院。患儿无大小便失禁,无呕吐和腹泻。头部MR提示颅内多发脑脓肿。患儿出生后10d于当地儿童医院发现存在脐带感染,并行细菌培养示大肠杆菌。
 
当地儿童医院行万古霉素及美平抗感染治疗10d后,双额叶脓肿病灶基本消失,但左颞顶脓肿无缩小趋势且继续增大。后转入我院治疗。
 
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模糊,E4V4M4=GCS12,前囟压力高,双瞳孔直径2.0mm,对光反射存在,颈稍强直,刺痛后四肢肌力3级,肌张力适中。查血常规:白细胞11.94×109·L-1;血红蛋白126g/L。中性粒细胞比率34%,淋巴细胞比率47%。头部CT示左颞顶脑脓肿约38.5mm×49.6mm×52.1mm大小;中线无明显移位。
 
MRI示左颞顶脓肿周边较薄的强化带(提示脓肿壁较薄)。诊断为左颞顶巨大脑脓肿。入院后即行脓肿穿刺外引流术,术中抽取脓液约20mL,术后留置引流管1根。术后细菌学培养未能培养出细菌。术后按药学科的会诊意见予万古霉素4.25mg/kg,2次/d静脉滴注;美罗培南0.1g/kg,2次/d静脉滴注。
 
治疗后行头部MRI平扫+增强检查,于增强图像上选取最大横截面积作为对比。予抗感染治疗49d后康复出院。
 



图1 MRI检查上脓肿大小的变化。A:术前,最大横截面56.25mm×50.30mm;B:术后第5天,25.24mm×19.78mm;C:术后22d,15.38mm×12.22mm;D:术后36d,9.38mm×6.76mm;E:术后49d,9.12mm×3.55mm
 
讨论
 
小儿脑脓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但是又容易危及生命的感染疾病。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脓肿破入脑室。目前脑脓肿的病死率在2.8%左右。脑脓肿病因分4种:(1)原发病灶;(2)血行传播;(3)外伤后;(4)隐源性。本病例中,因患儿存在脐带感染病史,脐带分泌物培养为大肠杆菌,虽然脓肿未培养出细菌,仍考虑为血源性感染。
 
脑脓肿的治疗分两个方面:(1)手术;(2)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巨大脑脓肿的患者,手术尤其重要,可以有效缓解颅内压力,缩小脓腔,为下一步的药物治疗打下基础。对于颅内巨大的脑脓肿,如果已经形成包膜,一般建议行穿刺抽吸引流或者行手术切除。文献报道CT导航下的穿刺抽吸,既能达到微创的目的,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手术的方法如下:(1)经CT导航下钻一骨孔,予锐性注射器穿刺入包膜内部,缓慢抽吸脓液,然后予1∶10稀释后的庆大生理盐水冲洗囊腔至清亮,然后注入3mL庆大霉素入囊腔,留置引流管。(2)引流管可保留一段时间,直至无脓液流出。或者可行术后重复多次庆大霉素冲洗囊腔。
 
脑脓肿的抗感染治疗,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但是行引流手术能缩短抗感染治疗的时间。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细菌学培养的结果、患者的年龄、能否透过血脑屏障、给药途径等。国外有文献推荐使用头孢曲松作为小儿术后抗感染的理想用药,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并且复发率低。一般禁用皮质醇类激素。对于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长,一般推荐4~6周,也有6~8周。
 
本例患儿,我们间断行头部MRI检查,动态观察脓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后发现,药物治疗6周以后,在MRI增强图像上,脓肿基本缩小到不足25px3。7周左右脓肿经增强MRI检查显示已仅遗留钙化灶,脓肿基本消失。所以我们推荐抗菌药物最好能达到6周。前2周可以静脉注射,后4周可以改为口服。
 
原始出处:

陈阳,邵强.新生儿巨大脑脓肿1例[J].广东医学,2018,39(S1):312.

来源:广东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