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CHRS 2023:心源性晕厥心电图诊断要点及进展

Tags: 心原性晕厥   CHRS 2023      作者:MedSci原创 更新:2023-07-28

第23届心律学大会(CHRS2023)于2023年7月21日至23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承办。会议主题为“齐心协律、创新竞进”,旨在加强学术交流和医疗技术创新,推进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大会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分会场报告以及病例讨论等同时还将继续举办心律失常青年术者大赛、经典手术联播、前沿学术讲座和创新技术交流等活动。

本次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刘文玲教授,以《心源性晕厥心电图诊断要点及进展》为题,为大家做了精彩演讲,梅斯医学小编整理重点,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晕厥指南对心电图异常的评估

无论是欧洲或是美国的指南,都将心电图放入初步评估,昏厥病人来到医院除了问诊、查体,一定要做的就是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在晕厥评估的地位非常重要。

晕厥患者初步评估和危险分层流程图

在相对较早的关于急诊的国际共识将以下列为心源性晕厥高危心电图改变:

新发 (或既往不明)LBBB

双束支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

Brugada心电图特征心电图急性缺血改变

非窦性心律 (新发)

双束支传导阻滞

QTc延长 (>450 ms)

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及加拿大儿童心脏病学会出台了关于儿童昏厥的处理立场声明,将ECG改变分为了红色预警、黄色预警、绿色预警三类。

2017 ACC/AHA/HRS指南将:

都列为心律失常相关心源性晕厥的高危因素。

欧洲指南将心电图危险因素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二、高危心电图改变

提示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缺血改变

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异常Q波

这里要注意的是,心尖肥厚的心肌病T波的改变很容易漏诊。

对于心律失常性晕厥分为缓慢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

1.窦房传导或房室传导系统疾病引起的晕厥

(1)窦房结疾病

(2)房室传导系统疾病

(3)束支传导阻滞和不明源因的晕厥

2.快速型心律失常相关晕厥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束支传导阻滞
(A)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的左前分支传导阻滞;(B)隐匿的双束支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遗传性心律失常-LQTS,SQTS

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 波,ARVC;预激波

三、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晕厥的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晕厥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重要,对于心源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强调守株待兔,再发作时直接抓住,而将诱发放到次要地位,因为有时候病人诱发的心律失常并不一定是他自发的。

心电记录分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主要分为一下几类:

1型 心脏停搏 (停搏时间≥3s)

1A型:窦性停搏

进行性窦性心动过缓或起始窦性心动过速,随后出现进行性窦性心动过缓直至窦性停搏,可能由反射性机制引起。

1A型

1B型:窦性心动过缓伴房室传导阻滞

进行性窦性心动过缓,随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和心室停搏)伴随窦性频率减慢,可能由反射性机制引起。


1B型

1C型: 房室传导阻滞

突发房室传导阻滞 (和心室停搏)伴随窦性频率加快,可能由器质性因素引起或特发性。

1C型

2型 心动过缓

HR下降>30%或<40bpm,持续时间>10s,可能由反射性机制引起。

2型

3型 心率无或轻度变化

HR变化<30%且HR>40bpm,机制不确定,可能器质性因素情况比较大,或也可能掺杂其他因素。

3型

4型 心动过速:HR增加>30%或>120bpm。

4A型进行性窦性心动过速,机制不确定

4B型心房颤动,属于心律失常性

4C型SVT (排除窦性心动过速),属于心律失常性

4D型室性心动过速,属于心律失常性

目前,对于反射性心动过缓和器质性心动过缓治疗方式不太一样,尽管现在对于反射性心动过缓的起搏器指征提到一级,但是对于儿童还要慎重,对于40岁以下患者主张做消融手术,60岁以上主张安装起搏器,40-60岁之间要个体化分析。

运动试验过去是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手段,现在也用于昏厥诊断:

对于劳力性晕厥或先兆晕厥,运动负荷试验在选择性患者中有助于明确晕厥的病因。

离子通道病如LQTS(1型)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

为了复制症状或评价劳力时血流动力学反应(如低血压)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必须非常小心并在有高级生命支持的条件下进行。

小结

对于心源性晕厥,尽管其在昏厥中占的比例并不高(10%-20%),但都为高危人群。初步评估时一定要做心电图,重视心电图的改变,发现红色预警心电图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长时程心电监测是诊断心律失常性昏厥的主要方法,同时有鉴别功能性与器质性疾病的作用。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