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Radiology:检测心肌淀粉样变性影像学新方法?

Tags: CT   心肌淀粉样变性   心肌细胞外体积分数      作者:shaosai 更新:2023-02-17

研究表明,在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12%-16%的患者合并有主动脉瓣狭窄和心脏淀粉样变。通过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CT检查中加入延迟期心脏CT,利用后期造影剂增强和细胞外体积分数(ECV)检测出心脏淀粉样变。

此外,由于房颤在心脏经脉淀粉样变患者中很常见(69%),使用延迟心脏CT与消融前计划心脏CT一起分析晚期造影剂增强和ECV可有助于心脏淀粉样变检测。

最近的一篇文章报道,包括CT血管造影和延迟期心脏CT的CT方案提高了急性胸痛综合征参与者的诊断率。在常规CT(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心房颤动消融计划、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增加延迟期心脏CT十分容易实施。此外,CT比MRI更容易获得,而且心脏CT检查的次数要明显多于心脏MRI。因此,心脏CT可以作为检测隐性心脏淀粉样变的筛查工具。

CT是检测心脏淀粉样变的一种十分具有临床前景的筛查方式然而,与心脏MRI相比,延迟心脏CT不能提供足够的图像对比。不过,通常很难准确评估弥漫性心内膜下或跨膜延迟增强,这被认为是心脏淀粉样变的特征。研究发现ECV的量化需要对比前和延迟期的CT或双能量CT。以前的一项研究报告提到,在一些病例中,不可能同时获得可接受的对比前和延迟CT图像。因此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作为CT ECV的代用指标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近日,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CT ECV以及延迟期心脏CT图像上心肌与管腔的CT数值之比检测患者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断性能,为临床更佳快速、准确的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提供了影像学支持。

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2021年7月期间在本机构因怀疑心衰或心肌病而接受CT ECV分析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使用常规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以及心房颤动消融术前接受了心脏CT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以及平扫和延迟期心脏CT扫描,对CT ECV进行量化。使用接收器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了CT ECV和延迟期心脏CT中心肌与腔内信号比(不需要平扫CT和血细胞的简化指标)对检测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断性能。

纳入的552名患者中(平均年龄,69岁±14[SD];295名男性),有41人患有心脏淀粉样变。CT心电图对淀粉样变的敏感性为90%(41名患者中的37名[95%CI:77,97]),特异性为92%(511名患者中的472名[95%CI:90,95]),最佳ECV截值为37%(AUC,0.97[95%CI:0.96,0.99])。心肌与腔内信号比的敏感性为88%(41名患者中的36名[95%CI:74,96]),特异性为92%(511名患者中的469名[95%CI:89,94]),最佳心肌与腔内信号比截值为0.87(AUC,0.96[95%CI:0.94,0.97];与ECV比较,P=0.27)。


图 (A)散点图显示细胞外体积分数(ECV)和心肌与腔内信号比的相关性。在552名患者中,ECV和心肌与腔内信号比的相关性很高(R = 0.80,P , .001)。所有心肌与腔内信号比为1或更高的患者(心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腔内信号强度)都有晚期心脏淀粉样变,ECV超过50%。(B) 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ECV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AUC)面积最高(0.97 [95% CI: 0.96, 0.99]; P , .001),其次是心肌与腔内信号比(0.96 [95% CI: 0.94, 0.97]; P , .001)和心肌信号强度(0.90; [95% CI: 0.88, 0.93]; P , .001)。没有证据表明ECV和心肌与腔内信号比的AUC有差异(分别为0.97 vs 0.96;P = .27),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心肌与腔内信号比和心肌信号强度之间的AUC有差异(分别为0.96 vs 0.90;P = 0.06)。ECV和心肌信号强度之间的AUC有差异(分别为0.97 vs 0.90;P = 0.002)。FPF=假阳性分数,TPF=真阳性分数

本项研究探讨了CT衍生的心肌细胞外体积分数(ECV)与常规CT检查相结合检测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断性能。CT ECV和延迟期心脏CT图像上心肌与管腔的CT数之比(心肌与管腔的信号比)在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方面显示出相当好的诊断性能。如果由于缺乏平扫CT图像或血红蛋白而无法计算ECV,心肌与腔内信号比可作为检测心脏淀粉样变的替代方法。

原文出处:

Masafumi Kidoh,Seitaro Oda,Seiji Takashio,et al.CT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versus Myocardium-to-Lumen Signal Ratio for Cardiac Amyloidosis.DOI:10.1148/radiol.220542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