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精准医学在肝癌领域的应用

Tags: 精准医学   肝癌   预后      作者:佚名 更新:2018-06-20

中国作为肝癌大国,尽管在手术、介入和药物治疗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肝癌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近年来,“精准医学”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肿瘤治疗已进入精准化医疗时代,基因检测在肿瘤个性精准治疗上占据着指导性的地位。5月26日,值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泛生子基因举办“肝胆胰精准医疗专家顾问委员会”,会上我们有幸采访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和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共同就我国肝癌领域精准医学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分享。

“精准医学”如何提高我国肝癌的整体治疗水平?

陈孝平院士:随着手术、药物治疗等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肝癌的预后相比之前也有了明显改观,但整体预后仍不尽人意,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40%,与患者的期望目标相差甚远。目前肝癌的治疗模式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而现在比较流行的精准医学实际上在我们祖辈就有所涉及。从某种意义上,它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科技水平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疗原则的提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由原来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阶段过渡到了个体化治疗的阶段。而精准医学,实际上是在过去两个阶段基础上,又进一步往前发展,在目前基因检测等技术的支持下,真正实现疾病的精准诊疗

在中国开展好“精准医学”需具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阎海教授:精准医学话题的讨论已经经历了好多年,今年ASCO将精准医学作为主题实际上是对过去五六年精准医学在癌症领域应用的一个总结。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精准医学已经开始开花结果,但是未来我们所面临的路还很长。今年的ASCO会议,众多专家从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出发,旨在建立起临床医生对这个领域更坚定的信心,共同指导未来临床的发展。精准医学的核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还是要再强调一下分子和基因。以基因为代表的biomarker在精准医学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除了biomarker的研究,我们还要注重临床上的不断创新。既往的临床试验通常是单个药物对单个marker进行的,接下来临床试验的速度会加快、资源也会更加集中,临床试验在设计的精准层面上也会更加聪明,资源整合也会更加高效。

第三,大数据的积攒。通过biomarker和临床试验的有效匹配,总结客观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基因检测在肝癌外科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陈孝平院士:从理论上讲,基因检测应该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要预测病人的预后,不同基因表型患者的预后往往相差很大。第二个目的是,在找到可以预测病人预后的基因,并以其为治疗靶点,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现在的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离满足临床的全部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肝癌是一个由多基因改变引发的疾病,传统靶向治疗是单靶点治疗,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靶点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走过一段弯路以后,大家也逐渐认识到了它是一个多基因的问题,治疗也应该是多靶点治疗的靶向药物。然而,基因与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了解的还不够全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这也是未来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国人群肝胆肿瘤的分子图谱的特点

阎海教授:在我们国家,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多,最终有1%左右的人会进一步发展到肝硬化、肝癌,如何预防这种演变也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心之一。此外,鉴于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可以引起包括肝癌在内的癌症变化的一些情况,未来我们需要从健康意识和流行病学角度加强人群对这个问题的重视,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另外,乙肝、丙肝治疗药物的应用也会有助于防止这种演变的发生。

肝胆精准诊疗和相关基因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陈孝平院士:肝癌是一个多基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未来研究的方向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索,识别不同肝癌患者的致病基因,探索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及其药物。

阎海教授:在完成基因检测后,真正能从药物治疗中获益的肝癌患者相比于肺癌和脑癌比较少,这对我们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医生在研究中投入的精力也是最大的,在肝癌领域的研究中我们属于先行者。在研究过程中,外科医生、精准医学专家以及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公司等也需要加强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

专家简介:

陈孝平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胆外科领域专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亚太肝癌协会常委,亚太腹腔镜肝切除推广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肝脏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和器官移植分会副会长,中国腹腔镜肝切除推广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会Honorary Fellowship,美国外科学院Fellowship。

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应用到临床,效果显着。

曾获得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先后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全国卫生单位先进个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医德标兵。

阎海教授



美国杜克大学神经肿瘤讲席教授、病理系终身教授、药理与癌症生物学教授

癌症中心神经肿瘤部门主任

癌症分子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美国临床医学研究协会会员

中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累计发表 SCI 论文104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NEJM、Science、Nature 文章6篇,CNS 子刊文章7篇,在影响因子≥10的期刊发表论文、综述、述评共计23篇,申请美国专利18项。

主要研究领域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驱动基因的发现、突变功能研究与靶向治疗,曾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恶性胶质瘤的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首次发现了一系列胶质瘤相关的致癌基因(IDH1/IDH2,TERT,CIC,FUBP1,ATRX,PPM1D,SMARCAL1),并推进其研究成果转化,是脑胶质瘤分子分型和IDH1/2靶向治疗研究的开拓者。

来源: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