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多学科合作促发展,肿瘤心脏病学前景可期!

Tags: 肿瘤心脏病   医疗技术   生存期      作者:夏云龙,刘基巍 更新:2019-02-20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肿瘤治疗产生的血管毒性可影响抗肿瘤治疗,甚至导致血管疾病恶化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现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肿瘤合并心脏病患者群体也日渐庞大,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随即应运而生。

再回首,多领域专家共促学科萌芽

2016年6月第一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专家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以张运院士为代表的一众心血管内科、肿瘤科、放疗科、血液科、超声科、基础医学多个学科专家共聚一堂,为我国肿瘤心脏病学确立了学科定位与命名,并针对诊断、治疗、研究、预防、宣教等各方面绘制了发展蓝图,迎来了肿瘤心脏病学在我国的第一缕阳光。

此后,该学科在我国的学科定位基本明确,并得到各领域专家一致认可,其内涵主要包括:①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②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③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及其干预;④心脏占位性病变。

看今朝,学科不断扎根、成长

在肿瘤心脏病学学科定义与内涵明确的基础上,相关学科的推广、普及以及学术深化、发展随即快速推进。

开设肿瘤心脏病学门诊,解决临床问题

一方面,继笔者所在医院在全国率先设立肿瘤心脏病学门诊之后,全国已有多家综合医院成立肿瘤心脏病学门诊;

另一方面,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心脏病学单元为代表,各地的肿瘤专科医院也开始成立心血管诊疗单元。目前在辽宁、黑龙江、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吉林、天津、武汉、云南、新疆等地,均有三甲医院开设肿瘤心脏病学单元,肿瘤心脏病学科可谓以“燎原之势”在我国迅速发展。

成立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搭建学科平台

为促进肿瘤心脏病学相关学术科普、交流、培训等顺利进行,我国学者积极成立各级学术组织,为这一交叉学科的稳步发展、创新搭建平台。

同时伴随着临床对肿瘤心脏病学相关知识的不断深入理解,以及不断涌现出的新发现,各级学术会议也在蓬勃发展中,如中国肿瘤心脏病学大会(CCOC)历经三年磨砺已逐渐成为学科发展品牌;全国各地、各级心血管及肿瘤领域学术会议开始设立肿瘤心脏病学分论坛。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宣传,该学科的培训及多学科合作也在逐步加强中。

此外,《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作为国际上唯一一本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也邀请了多位中国专家担任编委,并邀请笔者作为副主编,也体现了国际学术领域对我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的认可。

积极科研探索,促进学科内涵提升

肿瘤心脏病学尚属初创,其学科诸多领域仍存在不足甚至空白,一方面相关临床工作需要交叉深入地理解。

另一方面相关科研探索需要从基础到临床全方位展开。基于此,国内专家根据最新进展独立编撰的中国首部肿瘤心脏病学专着——《肿瘤心脏病治疗手册》已于2018年出版,为一线医生处理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参考和帮助。

此外,我国肿瘤心脏病学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始酝酿并启动。可以预期未来我国相关成果将呈井喷式增长,并将促进相关机制的研究,指导临床工作的合理进行。

展未来,前景可期

可以说,肿瘤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在短时间快速崛起,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发展,这一快速发展的势头,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领域具有极强的临床实用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下一步的学科发展规划更显得尤为重要。

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学术交流,促进肿瘤心脏病学在各层面得到更广泛的认识、重视

虽然近年来肿瘤心脏病学的概念广泛传播,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以及医生对其认识仍极不均衡,还存在很多的无意识、不了解,因此进一步借助各类学术交流平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仍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方向。同时在学科内针对目前机制与诊疗理解相对完整的领域,制定专家共识或建议,也将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提升肿瘤科、血液科等医生对肿瘤治疗中心血管毒性作用的认识和早期筛选、预防的观念,促进相应技术手段的运用

肿瘤科、血液科等是肿瘤心脏病患者最主要首诊发现来源,是“预警者”,在我国现有肿瘤诊疗体系中,合理应用心电图、生物标志物、心脏超声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相关患者,并使心内科医生可以及早参与辅助诊治,可避免患者心血管损伤发展至严重阶段才被发现,甚至产生肿瘤治疗被迫减量、终止乃至死亡等不良后果。因此未来相关技能在肿瘤科、血液科等的宣传、培训与应用将成为重点。

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学科交叉融通与培训

肿瘤心脏病学相关临床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同时与常规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不同,它需要学科的交叉融合,纵向贯穿于患者的长期诊疗过程中,乃至远期的监测与管理中。

但目前我国多个学科发展实质上呈现出的是越来越亚专科化甚至专病化的纵向深入,而亚专科间乃至学科间的横向整合较为欠缺。如心脏科很多医生对于化疗方案、靶向药物不甚了解,肿瘤科医生对于心力衰竭诊疗方案、降压药物应用,乃至对心血管疾病常导致的突发严重后果存在“恐惧”或“回避”的潜意识。因此,学科间适度合理地培训与交流,打破学科间的无形壁垒至关重要。

科研需求巨大,基础科研与临床注册研究将成为突破点

肿瘤心脏病是在近年来肿瘤治疗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新兴交叉学科。这决定了诸多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与证据极度欠缺,相关诊疗建议更多的是依靠理论推断和其他诊疗经验的借鉴,如借鉴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此外既往开展的临床试验患者排除标准首先就是肿瘤患者,这意味着相关药物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是否获益缺乏高级别的确凿证据。

另一方面,相关研究的设计与开展也相对复杂,因为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深入理解,同时肿瘤治疗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同一类肿瘤患者常需接受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化疗方案,且需根据病情变化更改化疗方案或先后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措施,加之某些肿瘤患者生存期有限,进行随机、双盲或安慰剂对照等方式的临床试验在不同类型患者中执行难度较大。

因此,虽然临床科研需求极为强烈,但在临床研究设计、获得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方面仍存在着巨大挑战。当然未来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基础科研与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推进,相关问题会逐步解决。但是当前情况下的临床科研困难多,加之肿瘤心脏病学的基线资料与数据目前也极为欠缺,因此基础科研的开展,以及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或某类疾病、某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注册研究,将会成为重要方向与突破点。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以“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取得了一定进展,并保持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良好发展势头。但我们也需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学科的发展瓶颈,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尽管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相信经过不懈努力,在这一领域将有越来越多各学科医学专家积极参与、探索,并为更多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肿瘤心脏病学,前景可期!

来源: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