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脂”要管理,内分泌治疗很安全

Tags: 脂肪   内分泌   治疗      作者:佚名 更新:2019-04-21

主题为“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进”的2019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第一届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第三届乳腺癌两全管理首席专家论坛暨国家癌症中心转化医学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目前,我国肿瘤治疗已进入慢病管理阶段,伴随疾病的影响也开始凸显

袁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就职于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 课题。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乳腺病防治.会国际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乳腺癌患者需要全程管理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期较长的“慢性疾病”,因此专家们对乳腺癌的管理提出了“两全”的理念,即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全方位是指对患者不仅进行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同时进行针对心理、伴随疾病的干预,如在治疗过程中对血脂异常、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等进行全面管理。全周期是指对患者从诊断、治疗到后期随访,从时间的维度进行长程管理。“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不仅仅使肿瘤得到治疗,更是让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更好地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由于乳腺癌患者多数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期,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等血脂异常会对患者血管等功能产生影响。超过60%的乳腺癌患者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这部分患者需要经历5~10年的内分泌治疗。虽然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但也会产生副作用,包括血脂上升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关注血脂异常。一方面,术前需要对患者血脂的基线水平进行检测,尤其需要关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若存在异常,在内分泌治疗开始时就需要进行临床干预,并持续监测;另一方面,对于血脂基线水平正常的患者,也要进行定期监测,出现异常随时进行干预、对症处理。

血脂异常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的影响

对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时可以选择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经典的他莫昔芬,以及甾体类和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在没有特殊禁忌的情况下,建议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首选AI以确保疗效。虽然甾体类、非甾体类AI的结果存在不同,但临床研究显示两种皆可选择,由于其不同的结构,导致不良反应存在差异。MA.27试验结果显示:甾体类AI依西美坦与非甾体类AI阿那曲唑疗效相当,但是依西美坦引起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低于阿那曲唑,临床选择时需要统筹考虑。治疗前,若患者伴有高脂血症,临床更倾向于选择甾体类AI,如依西美坦。在非甾体类AI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血脂异常,也建议更换为甾体类AI,同时还需要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对症治疗。对于拒绝接受AI治疗或不能耐受AI类药物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他莫昔芬。

当然,从对患者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全程管理理念来讲,一旦患者诊断为乳腺癌,就需要建议患者改变生活习惯,改善饮食,从而控制血脂异常。

本次发布的《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管理指南》中对于血脂监测进行了建议。对于不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1次血脂检测;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每6个月进行1次血脂检测。对发现血脂异常,经过健康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干预等措施仍无法恢复到目标血脂水平的患者则需要进行临床用药干预。这样才能使得患者在乳腺癌不复发、不转移的情况下,不会因为血脂异常引发心血管疾病,从而影响患者生存。

据国外数据统计显示,66岁以上乳腺癌患者死亡原因不仅仅是乳腺癌,许多患者是因为血脂异常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临床需要注意这样的情形,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应关注血脂异常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来源:肿瘤资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