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关于雄激素你需要知道的

Tags: 雄激素      作者:MedSci 更新:2016-09-17

雄性激素(male hormone)又称“男性激素”。它是促进男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以睾丸分泌的睾丸酮(睾酮)为主,属类固醇激素。成年男子睾丸每天约分泌4~9毫克睾酮(女性卵巢也分泌少量睾酮)。睾酮在肝中灭活,灭活后的衍生物经尿排出。

本文梅斯医学小编为大家盘点关于雄激素那些事儿。

【1】JCEM:双侧肾上腺增生可能是PCOS女性雄激素增多的原因

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在使用地塞米松后出现了肾上腺体积变小和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多。

Gourgari和同事研究了38名患有PCOS女性,和20个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平均年龄16-19岁,评估垂体一肾上腺轴和口服小剂量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主要终点包括在服用小剂量和大剂量地塞米松后尿皮质醇和17羟类固醇含量,以及CT评估的肾上腺体积。在第一天检测尿液(基线),第2和第3天每隔6小时给予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0.5mg,第4、5天给予口服地塞米松2mg,最后在第6天收集尿液。

结果,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时,两组间基线和终点时尿游离皮质醇含量相似。在第6天,对照组尿游离皮质醇含量偏低(1.5 µg/m2/day) ,PCOS组 (2 µg/m2/day; P = .038),表明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时PCOS组与对照组相比尿皮质醇受到轻度抑制。(文章详见--JCEM:双侧肾上腺增生可能是PCOS女性雄激素增多的原因

【2】Nat Commun:自身免疫疾病男女有别,是因为雄激素?

最近在《自然通信》杂志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提出雄激素能通过一种自身免疫调节蛋白发挥控制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作用,如果这一作用在人类也非常明确,那么可以使用雄激素作为一大类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方法,不过使用这一方法副作用显然非常巨大。

文中表明,雄性(包含人类和动物)胸腺中存在高表达的Aire ,去势老鼠或AR受体敲除可以导致Aire的下降。并且,给予雄性激素影响可以在体外增加Aire的含量。最后,文章展示了雄性激素和性别偏差在多发性硬化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并且是通过AIRE发挥的这种作用。

结果部分重点,MOG在胸腺mTECs中表达水平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Aire敲除鼠表达水平下降;行为学评分和脱髓鞘染色以及炎症因子测定:雄性激素治疗对未敲除Aire组有保护作用,而对Aire敲除组无保护作用。(文章详见--Nat Commun:自身免疫疾病男女有别,是因为雄激素?

【3】JCO:雄激素阻断治疗会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抑郁风险

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新研究表明,局部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雄激素阻断治疗(ADT)会增加抑郁风险。

该研究纳入了1992-2006年间78,552名65岁以上的1期-3期的前列腺癌患者,评估ADT与住院或门诊的抑郁诊断或精神病治疗之间的关联,此外研究者还探究了治疗持续时间与抑郁的关联。

结果显示,与没有进行ADT治疗的患者相比,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更容易患上抑郁或住院或门诊进行精神病的治疗。(文章详见--JCO:雄激素阻断治疗会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抑郁风险

【4】J UROLOGY:雄激素治疗不增加高级别前列腺癌患病风险

最近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新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持续5年的睾丸酮激素疗法并不与罹患侵袭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该项研究由加尔维斯敦德州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主持,是首个长期的相关循证医学研究报道。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高级别前列腺癌的风险也并没有因为注射睾丸酮激素的总数增加而有所上升。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Journal of Urology杂志上。

通过使用SEER-Medicare关联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有52579人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这些人在癌症诊断之前至少有5年医疗保险连续登记。在诊断癌症的五年前,574人有睾丸激素的使用史。年龄的分布、民族或种族、诊断时间等在睾酮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的状况是类似的。

“考虑目前前列腺癌的缓慢增长,这项研究为医生、病人和公众提供了新颖的和重要的信息,”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UTMB的预防医学和社区卫生专业流行病学教授Jacques Baillargeon 说,“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男性睾酮不足患者接受激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风险评估信息。”(文章详见--J UROLOGY:雄激素治疗不增加高级别前列腺癌患病风险

【5】JAMA Oncol: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比较

雄激素阻断疗法是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标准疗法,但是这种疗法存在很多的副作用,如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去势抵抗性疾病。间断性雄激素疗法可作为一种替代疗法来加以应用。

研究共检索了10510篇文献,最终纳入22篇于2000-2013年发表的文章,涉及15项试验,共6856名患者,其中一项研究存在原因不明或很高风险的偏倚。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间歇性疗法与持续性疗法在总生存率(HR,1.02;95% CI,0.93-1.11;8项试验,5352患者)、癌症相关生存率(HR,1.02; 95% CI,0.87-1.19;5项试验,3613 名患者)以及无进展生存率(HR,0.94;95% CI,0.84-1.05;4项试验,1774名患者)上并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自我报告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极小。大部分接受间歇性治疗的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性生活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的患者总生存率并不低于持续性雄激素疗法。而采用间歇性疗法时,或可改善患者的某些生活质量标准。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可作为复发性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替代疗法。(文章详见--JAMA Oncol:间歇性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比较

【6】JCO:雄激素阻断治疗可能导致前列腺癌患者发生认知障碍

来自莫菲特癌症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有更大的几率出现认知功能受损。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常规的测试对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58名前列腺癌患者以及没有接受ADT治疗的84名前列腺癌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检测,并以88名无肿瘤患者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ADT治疗的男性70%更有可能在治疗后的6个月发生认知障碍,而在一年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则为前者的两倍以上。

研究人员还首次报道在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后发生认知障碍可能相关的基因。他们发现拥有特定模式GNB3基因的患者将更有可能在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后出现认知问题,其发生概率是无该基因患者的14倍。(文章详见--JCO:雄激素阻断治疗可能导致前列腺癌患者发生认知障碍

【7】JAMA Oncology: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的前列腺癌患者延缓疾病进展

一项由丹纳-法伯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不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男性患者,在进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更长时间的疾病控制。

在这项最新在线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说,在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男性患者平均27.5个月后疾病开始恶化,而没有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男性则仅有17.4个月。在参与这项试验的926名患者中,70%的患者在6年期间发生疾病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在实验室培养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干扰脱氢表雄酮的吸收。通过垄断SLCO2B1在前列腺肿瘤中的可用容量池(结合位点),他汀类药物基本上阻断了DHEAS进入癌细胞。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对前列腺癌病人的治疗有效。(文章详见--JAMA Oncology: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的前列腺癌患者延缓疾病进展

【8】JCO:抗雄激素治疗有益于前列腺癌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男性前列腺癌(PCa)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与抗雄激素治疗(ADT)的时间及类型的关联不一致的研究结果。

从2006年至2012年,10656名男性经抗雄激素治疗,26959名男性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治疗,3747名男性接受手术睾丸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治疗(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比(HR):1.21; 95% CI, 1.18 ~1.25)的男性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对照组(睾丸切除术:HR, 1.16; 95% CI, 1.08 ~1.25)高,而经抗雄激素治疗的男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则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HR:0.87; 95% CI, 0.82 ~0.9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的前6个月,在治疗前就有过2次及以上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经抗雄激素治疗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最高的,其心血管疾病发生HR为1.60 ;95% CI, 1.24 ~2.06,而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治疗的患者HR为1.91 ;95% CI, 1.66 ~2.20,睾丸切除术HR为1.79 ;95% CI, 1.16 ~2.76。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就抗雄激素治疗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适应症,这样可以使其优点远远超过潜在危害,这将对近期男性心血管疾病有重大意义。(文章详见--JCO:抗雄激素治疗有益于前列腺癌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