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颅脑CT解剖

Tags: CT   颅脑      作者: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更新:2021-12-17

 

1
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
  • 颅前窝底部: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 延髓、脑桥:位于第四脑室前。

2
鞍上池层面
  • 颅前窝:颞叶。

     

  •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为颞叶直回,侧方位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六个角位于后缘中间,是角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常可见“v”字型视交叉。

     

  • 颅后窝:四脑室或四叠体池。

3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 前方---额叶;外侧---尾状核头部;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

颅后窝:
  • “Y”字形或“V”字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在内侧(小脑上蚓部),幕上结构在外侧(枕叶)。

四叠体池:
  • 位于小脑蚓部前方。

4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 基底核、丘脑。

     

  •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脑岛)。

     

  •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三脑室连接。

基底节(基底核):
  • 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灰质核团,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
可能包括:基底节、黑质、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分为三部分:前肢、膝部、后肢。膝部由皮质脑干束;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

     

  • 外囊:是位于屏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带,主要由岛叶发出的皮质被盖纤维组成

5
侧脑室体部层面
由额、颞、枕叶构成,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和体部。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和大脑镰。
6
侧脑室上部层面
内侧壁侧脑室体部被胼胝体分开,侧脑室体部的外方为顶叶,顶枕沟及中央沟将大脑为为额、顶、枕叶。
7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
在胼胝体和侧脑室上方,大脑镰自前向后贯穿中线。白质部分为半卵圆中心,额叶范围缩小,顶叶所占比例扩大,枕叶基本消失。
  • 半卵圆中心:位于胼胝体上方,由左右大脑半球髓质形成的有髓纤维,对称位于大脑镰两侧区域。

8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半卵圆区上部层面)
已近颅顶,大脑镰清晰可见,其旁的脑灰质和脑沟十分清楚。顶叶较小,额叶较小。
  • 放射冠:是内囊到大脑皮质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