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腔隙性脑梗死(LI)

Tags: 腔隙性脑梗死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韩西娟 贾建平 孙永馨 更新:2015-06-10

Lacunar infarction.jpg

  LI的概念 LI 起源于法语的la lacune。1838 年德国学者Dechambre描述了病理学上的腔隙,系指脑深部小梗死在恢复过程中贮满液体的小腔隙。LI 是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小动脉硬化,进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指脑深部直径在15 ~ 20 mm 以下的缺血性小梗死灶,多在2 ~ 15 mm 之间,而15 ~ 20 mm 是腔隙的最大限度,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

  LI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糖尿病、脂代谢障碍亦可引起本病,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是LI 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的栓子脱落也可造成LI。年龄亦是LI的危险因素,60岁以上LI多见,4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 岁,其LI的危险性增加约1倍。

  LI的病理机制 Fisher观察到,一般情况下管径为40~200 μm 的血管,其肌层和弹力层可被胶原蛋白和玻璃样变性物质置换,即所谓的“脂质透明样变性”; 管径为300~500 μm的血管存在微动脉粥样斑块。

  LI的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轻偏瘫,构音障碍等局灶神经功能受损的体征; 也有少数患者无临床受损体征,或者仅表现为头疼、头晕、弥漫性白质疏松。Fisher自1965年以来通过大量病理学和临床研究,归纳出21种LI。根据Fisher分类法,较多见的类型主要为以下五种: (1) 纯运动性轻偏瘫; (2) 纯感觉性卒中; (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4)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5) 感觉运动性卒中。

  LI的影像学特征 (1) CT 梗死灶最大直径<15 mm,可为多发性; (2) 病灶仅限于大脑深部和脑干等穿支动脉供血的单个区域,多见于壳核(约占1/3) ,其次是脑桥、丘脑、尾状核、内囊后肢和放射冠。

  LI的治疗 LI的治疗基本上与脑梗死相似,主要是加强病因治疗,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心脏病,预防复发。

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