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听说热性惊厥的孩子缺微量元素,缺的是啥?

Tags: 微量元素      作者:陈培填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新:2016-12-17

第十一问:听说热性惊厥的孩子缺微量元素,缺的是啥?


:有学者研究过热性惊厥患儿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如铁、锌、铜等,许多酶及辅助因子在铁的存在下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其中一方面,机体在缺铁情况下可引起转铁蛋白水平升高,抑制半乳糖脑苷脂的表达,从而导致神经系统髓鞘化不足,兴奋易泛化而致惊厥。有少许研究支持了铁与热性惊厥之间的关系,如惊厥组患儿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惊厥组,且以小细胞贫血为主,相反,地中海贫血患儿存在着铁负荷,而此类患儿中热性惊厥的发生率就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锌,有着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抗惊厥的作用,锌的不足可导致患儿脑细胞热稳定性的减低,在高热情况下更容易导致惊厥发生。有学者曾对4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脑脊液进行测定,其锌含量低于普通发热儿童组。[1,2,3]

第十二问:既然热性惊厥的孩子缺微量元素,那么我们要不要补?


答:由于目前的研究较少,尚未达成统一意见,且我国最新指南并未提及,家长们需避免自行过度补充微量元素,必要时可在医师综合分析情况下决定是否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及其疗程。[4]

第十三问:不是说单纯性热性惊厥不需要做常规检查吗,为什么医师还建议我们行腰椎穿刺?


答:一般的单纯热性惊厥不需要做常规检查,复杂性热性惊厥需要较全面的检查(尤其是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局灶性发作、惊厥持续状态等患儿,建议行发育评估、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甚至传学检测,防止漏诊热敏感相关的癫痫综合征),但单纯热性惊厥在以下情况,建议行腰穿术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导致患儿病情加重或延误治疗产生后遗症:有脑膜炎症状或体征;6-12月龄未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或预防接种史不详者;惊厥发作前已使用抗生素治疗者,脑膜炎症状和体征可能被掩盖;年龄<18个月者,脑膜炎症状和体征可能不明显。当有以上情况之一者,行腰穿术对患儿有益。[4,5]

第十四问:医生你曾说有过热性惊厥的患儿以后生病发烧可服用安定片,如何使用?


答:在以后发热性疾病初期,可选择安定片(规格有2.5 mg/片或5.0 mg/片),其较为安全,每次为0.5 mg/kg,口服,必要时在8 h后再服一次,可有效减少惊厥再发,尤其适合于复发性热性惊厥患儿。因为绝大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常在发热24小时内发生,所以24h内一般不需要口服3次。[4-6]

第十五问:我的孩子曾诊断复杂性热性惊厥,且多次发作,提前行抗癫痫治疗能不能防御癫痫的发生?


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预防性抗癫痛治疗对热性惊厥患儿有降低远期癫痫发生或改善远期认知结局的作用,且一旦开始抗癫痫治疗,疗程较长,副作用较大,所以建议密切观察下,尽量避免抗癫痫药物的运用。如果家长有较强烈的行抗癫痫治疗意愿,医师可根据患儿惊厥发作的频率、程度制定预防治疗方案,包括间歇性预防治疗与长期预防治疗,需注意其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4,5,7]


间歇性预防治疗适合于半年内发作次数≥3次、1年内≥4次或发作时间≥15min,且需要药物治疗才能停止者。发热早期口服地西泮0.5 mg/kg,必要时8 h后再口服一次,间断用药到热退,其他药物还有左乙拉西坦、氯硝西泮等。


长期预防治疗适合于间歇性治疗失败者、1年内≥5次或有癫痫高风险患儿。丙戊酸10-15 mg/kg bid或左乙拉西坦7.5-15 mg/kg bid,疗程1-2年。


附热性惊厥发作急性期处理流程图:


参考文献:

1.赵凯,等.儿童热性惊厥与常见微量元素关系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121-123

2.张前明.儿童热性惊厥与常见微量元素关系探讨[J].中外医疗,2013,9:47-49

3.Daoud AS, Batieha A, Abu-Ekteish F, et al.Iron status: a possible risk factor for the first febrile seizure[J].Epilepsia, 2002,43(7):740-743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0):723-727

5.郭虎,等.热性惊厥处理指南解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6):467-468

6.李少军,等.地西泮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9(6):429-435

7.Offringa M, Newton R.Prophylactic drug management for febrile seizures in children[J].Sao Paulo Med J,2013,131(4):285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