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医学计算

医学量表、计算器 / 肿瘤 / 胶质瘤WHO分类标准、影像诊断要点、RANO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分子表型

胶质瘤WHO分类标准、影像诊断要点、RANO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分子表型

脑胶质瘤影像学诊断要点
神经影像常规检查目前主要包括CT和MRI。在图像信息上MRI优于CT。CT主要显示脑胶质瘤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密度差值,特征性密度表现如钙化、出血及囊性变等,病变累及的部位,水肿状况及占位效应等;常规MRI主要显示脑胶质瘤出血、坏死、水肿组织等的不同信号强度差异及占位效应,并且可以显示病变的侵袭范围。多模态MRI不仅能反映脑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体现肿瘤组织的功能及代谢状况。
常规MRI扫描,主要获取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成像及进行磁共振对比剂的强化扫描。脑胶质瘤边界不清,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可以不均匀,周边水肿轻重不一。因肿瘤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不同,增强扫描征象不一。脑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内各部位。低级别脑胶质瘤常规MRI呈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周边轻度水肿影,局部轻度占位征象,如邻近脑室可致其轻度受压,中线移位不明显,脑池基本正常,病变区域内少见出血、坏死及囊变等表现;增强扫描显示病变极少数出现轻度异常强化影。高级别脑胶质瘤MRI信号明显不均匀,呈混杂T1、T2信号影,周边明显指状水肿影;占位征象明显,邻近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脑沟、脑池受压;增强扫描呈明显花环状及结节样异常强化影。

Image

神经外科临床医师对神经影像诊断的要求很明确:首先是进行定位诊断,确定肿瘤的大小、范围、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包括重要动脉、皮层静脉、皮层功能区及神经纤维束等)的毗邻关系及形态学特征等,这对制定脑胶质瘤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对神经影像学提出功能状况的诊断要求,如肿瘤生长代谢、血供状态及肿瘤对周边脑组织侵袭程度等,这对患者术后的综合疗效评估具有关键作用。
除基础T1、T2、增强T1等常规MRI序列,多模态MRI序列如DWI、PWI、MRS等,不仅能反映脑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体现肿瘤组织的功能及代谢状况。DWI高信号区域提示细胞密度大,代表高级别病变区;PWI高灌注区域提示血容量增多,多为高级别病变区;MRS中胆碱(choline,Cho)和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比值升高,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DTI、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等fMRI序列,可明确肿瘤与重要功能皮层及皮层下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切除过程中实施脑功能保护提供证据支持。多模态MRI对于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确定手术边界、预后判断、监测治疗效果及明确有无复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态成像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
脑胶质瘤鉴别诊断
1.脑内转移性病变
脑内转移性病变以多发病变较为常见,多位于脑皮层下,大小不等,水肿程度不一,表现多样,多数为环状或结节样强化影。脑内转移性病变的18F-FDG代谢活性可低于、接近或高于脑灰质;氨基酸代谢活性一般高于脑灰质。单发转移癌需要与高级别脑胶质瘤鉴别,影像学上可以根据病变大小、病变累及部位、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年龄及相关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鉴别。
2.脑内感染性病变
脑内感染性病变,特别是脑脓肿,需与高级别脑胶质瘤鉴别。两者均有水肿及占位征象,强化呈环形。脑脓肿的壁常较光滑,无壁结节,而高级别脑胶质瘤多呈菜花样强化,囊内信号混杂,可伴肿瘤卒中。绝大部分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氨基酸代谢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而脑脓肿一般呈低代谢。
3.脑内脱髓鞘样病变
与脑胶质瘤易发生混淆的是肿瘤样脱髓鞘病变,增强扫描可见结节样强化影,诊断性治疗后复查,病变缩小明显,易复发,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4.淋巴瘤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淋巴瘤的MRI信号多较均匀,瘤内出血及坏死少见,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18F-FDG代谢活性一般较高级别脑胶质瘤高且代谢分布较均匀。
5.其他神经上皮来源肿瘤
包括中枢神经细胞瘤等。可以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增强表现进行初步鉴别诊断。
脑胶质瘤治疗效果评估RANO标准

Image

Image

2021年发布的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Image

2021年发布的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整合了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子表型,提出了新的肿瘤分类标准,重点推进了分子诊断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应用。这一分类是目前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重要依据
脑胶质瘤分类及其分子变异
1.肿瘤分类与分子表型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根据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特点将胶质瘤分为5个组别(表5):①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②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③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④局限性星形胶质瘤;⑤室管膜肿瘤。

Image

2、肿瘤WHO分级
新版分类不再跨肿瘤实体分级,而是按照肿瘤类型分级,进一步强调了肿瘤类型内的生物学相似性。同时,在组织学分级的基础上引入分子特征,当肿瘤组织形态表现为低级别但具有特定分子变异时,可将该肿瘤定位高级别,如 CDKN2A/B 纯合性缺失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即使没有出现微血管增生或坏死等高级别组织学特征,也将被诊断为 CNSWHO4 级。需要注意的是,新版分级体系仍然保留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因此建议在定级时使用“CNSWHO级别”一词。
3.NOS(非特指)和NEC(未分类)诊断
使用NOS和NEC可以有效地标识(1)缺乏必要的分子信息或(2)分子检测无法进行有效分类或结果为阴性的不明确的肿瘤诊断。NOS表示无法建立组织形态学联合分子水平的整合诊断,进而临床医生分子检测尚未进行或技术原因导致的分子检测的失败。另一方面,NEC表示已成功进行了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但鉴于临床、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或遗传特征不相匹配,无法做出WHO整合诊断。NEC提醒临床医生尽管进行了充分的病理检查,但检测结果不符合WHO的标准诊断。与WHO诊断一样,NEC和NOS诊断也应当通过分层整合报告。
4.病理报告整合和分层诊断
胶质瘤病理报告应当标准化、规范化,并按照新版分类进行整合及分层诊断。内容应包括:(1)整合诊断;(2)组织病理分类;(3)CNSWHO级别;(4)分子信息,应注明标本类型、检测方法、变异类型等详细信息。同时,病理报告中还应该包括患者基本临床信息、肿瘤部位及特殊情况备注等。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下载本评分表二维码
* 评分系统由梅斯医学-->医学量表、计算器提供支持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