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国内多中心开展前瞻性II期研究,旨在评估使用≥40岁供者的haplo-HSCT联合UCB输注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近日发表欧洲骨髓瘤网络(EMN)共识声明,将 FHR-MM 定义为在无高危细胞遗传学的情况下,一线治疗开始后18个月内疾病进展,并讨论了疾病生物学和改善这些患者预后的策略。
别卷临床了!来场3分钟“最强大脑”的团建!天天给患者科普脑健康,这次轮到你“应战”啦!你能不能接住我们的“灵魂拷问”!
56 岁女性突发腰骶剧痛,MRI 示胸腰骶椎等 T1 信号减低,经止痛、改善水肿无效,后化验白细胞、血小板危急值,结合影像,初步诊断慢性白血病,提示跨专业疾病诊断需结合多指标。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研究,探讨了 1p32.3缺失(del(1p32.3)/CDKN2C) 在中国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影响。
本文探讨了滤泡性淋巴瘤新型无化疗策略在治疗中的潜力和优势,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还能减少长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移植后 MRD 对 MDS 患者复发、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测价值,并探索其与 IPSS-R 风险评分联合应用的预后价值。
本文提出的实用指南和方法应有助于在临床试验和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中促进统一的报告标准。
本研究分析了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既往慢性肾病及治疗期间急性肾损伤对生存和疗效的影响,提示肾功能监测对优化治疗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索在索拉非尼维持治疗背景下,影响FLT3-ITD AML患者移植结局的临床和遗传风险因素。
1976 年 FAB 分型奠定髓系肿瘤分类基础,50 年来分类从形态学向基因组学演进,2022 年 ICC 和 WHO 分类纳入 CHIP 等前驱状态,推动靶向治疗,未来或整合单细胞技术。
IFN-α和DLI作为抢先性免疫治疗可降低KMT2A重排急性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的复发风险并改善生存。
本文全面概述了GPRC5D在MM中的作用,包括其分子特征、表达模式、临床意义和治疗开发,还讨论了将GPRC5D靶向疗法整合到临床实践中的关键挑战和未来方向。
APOLLO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ATO联合ATRA加低剂量伊达比星方案在高危APL患者中显著优于传统ATRA+化疗方案,提高事件无进展生存率且耐受性更佳。
该研究旨在探索 MG 在不同治疗中对 CLL 患者的预后意义,为其在指导治疗策略中的实用性提供见解。
《European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发表综述,旨在连接血液科、肿瘤科和外科团队,从外科角度共同探讨淋巴结活检在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方法。
为了促进MM患者的最佳管理,欧洲骨髓瘤网络(EMN)组织跨学科专家小组制定了MM患者VTE预防与治疗的实践指南,该指南遵循PICO(人群、干预、对照、结果)格式。
该研究是中国R/R FL CAR-T疗法迄今最长的随访报告,证实了国产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可为多次治疗失败的R/R FL患者提供长期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Eytan M. Stein教授作为通讯作者,阐明了当前MRD在AML中使用的一些复杂性和争议,重点关注其最新进展以及在不同亚组中的应用。
该研究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录组技术证实了SF3B1K700E突变会导致红白血病和剪切小体关键基因剪切模式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其中TMEM14C基因3'剪接位点的错误剪接事件有望成为MDS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国内学者开展多中心II期研究,旨在确定地西他滨联合RIC方案是否能改善这一人群在复合完全缓解(CRc)状态下的总生存率(O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近日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伴有EMD的MM患者的治疗选择,旨在为EMD治疗提供循证指导。
刺柏胶囊通过多靶点活性成分调控免疫和造血途径,有效缓解低剂量辐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展现出治疗辐射相关血液病的潜力。
学者开展单中心研究,旨在评估接受BsAbs治疗的RRMM患者感染的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并比较抗BCMA(特立妥单抗/埃纳妥单抗)与抗GPRC5D(塔奎妥单抗)两类BsAbs的感染风险差异。
抗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有效,毒性较CAR-T低,英国血液学学会指南从患者评估、治疗实施、毒性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强调CRS、ICANS等毒性的处理及感染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