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本综述系统整合了目前CAR-T细胞治疗神经系统毒性研究的前沿进展,从临床表现、分级诊断、分子机制、治疗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多维度予以阐述。
本研究通过全细胞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鉴定出CD30L是一种多功能、特异性靶向B-NHL细胞表面的分子。
EBMT 发布 PTCL 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南,涵盖一线巩固、复发难治处理、供者选择等,推荐适合患者尽早移植,减低强度预处理,为临床提供规范。
学者基于ALL-MB 2015研究,探讨了EOI时MFC-MRD阳性(特别是低水平0.001%至0.01%)是否能为接受低强度治疗方案的BCP-ALL儿童提供额外的临床有价值信息。
亚盛医药(纳斯达克代码:AAPG;香港联交所代码:6855)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生妥
学者开展meta分析,旨在比较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CAR-T细胞疗法和BsAb治疗的感染发生率,不仅评估每名患者的感染事件,还评估每患者/月的感染事件,以考虑治疗给药和随访时间的差异。
来自 EHA 和欧洲骨髓瘤网络(EMN)的多学科专家小组更新了之前的指南,为日常临床实践生成了治疗原则。
国内三家中心开展研究,评估了乌帕替尼治疗激素难治性慢性GVHD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5年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杂志的一项综述,全面梳理了原发难治及复发DLBCL患者的治疗策略及未来发展方向。
学者基于超过一千例儿童AML患者开展研究,首次对疗效标准进行修订,为儿童AML的疗效提供了更精确的标准。
6 岁男童接触水痘患者后发病,表现为皮疹、高热,伴白细胞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2 型,合并水痘及多系统并发症,经综合治疗后好转。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蛋白酶体抑制剂提升溶瘤脊髓病毒疗效的全新机理。
该研究旨在加深对疾病动态变化的理解,并改善AML患者的分层管理与临床治疗。
鉴于尚缺乏特立妥单抗在既往接受过抗BCMA治疗的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学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Olutasidenib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IDH1 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显示了显著且持久的缓解与可控的毒副反应谱。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开展了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详细描述了髓外骨髓瘤患者的特征及临床结局。
为了为疗效预期提供信息,学者描述了接受≥3线系统治疗的R/R FL患者的治疗模式、生存结局和缓解持续时间。
CAR-T 疗法在血液肿瘤有效,但 AML 治疗因缺理想靶点、免疫抑制微环境等遇阻,现临床试验聚焦 CD123 和 CD33,未来或借多靶点等优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开展了一项前瞻性2期研究,以探索奥雷巴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和低强度化疗作为Ph+ ALL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学者开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 AKI 的发生率、AKI 相关的 CAR-T 前文献因素,以及复发性/难治性 LBCL 患者中 AKI 的预后意义。
国内学者启动了一项I期临床试验,研究第三方健康供者来源的DNT细胞输注对于具有移植后复发高危因素的AML患者预防移植后复发的潜力。
目前关于中国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的数据十分有限,因此华南多省21家中心的学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探索了103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生存结局。
PCNSL 发病率增加,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 MTR 诱导及巩固治疗方案安全有效,长期生存率良好,年龄 < 60 岁和皮质类固醇反应性患者预后更佳。
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小分子抑制剂筛选、RNA-seq、ATAC-seq及CUT&Tag和功能验证等多种手段,系统揭示了BRD4抑制能加速红系细胞的成熟并促进脱核。
国内学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对移植前达CR1且高危的AML的大型患者队列进行分析,旨在比较接受VEN-AZA和IC治疗的预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