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淋巴内皮细胞的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沿胃肠道的梯度性基因表达及感染引发的免疫和血管生成反应,提示淋巴血管的适应性与可塑性。
一项发表在《细胞代谢》的研究给数千万患者带来了曙光:一种藏在日常饮食中的“神奇淀粉”——抗性淀粉(RS),竟能通过重塑肠道菌群,让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减少近10%。
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
PegIFNα能提高不同慢性HBV感染人群的HBsAg清除率,尤其是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患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人群和慢乙肝儿童患者。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的2a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efimosfermin治疗MASH具有减少肝脏脂肪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治疗12周时,89%的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至少30%。
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BREAKWATER研究显示,encorafenib+西妥昔单抗+mFOLFOX6一线治疗较标准治疗显著延长PFS和OS,安全性可控。
该研究旨在消除氧化应激并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平衡。益生菌的作用效果会受到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干扰其粘附和活性。
该研发现尽管AIH疾病进展过程中肝内Tregs数量不断增加,但其功能却显著受损,未能有效抑制效应T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反应。
近期发表在国际消化内镜权威期刊《Endoscopy》上的一项研究,聚焦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后出现的复杂胆道并发症,尤其是右后肝管完全阻塞的处理难题。文章
“脂肪肝学苑”第49期特别分享该指南的13条推荐意见和2条推荐建议,内容主要围绕MAFLD患者的筛查、诊断、评估、治疗、转诊、随访以及基层管理等方面。
本研究在临床中尝试对这类患者先行仑伐替尼治疗后,再行肝切除。然而,尚不明确仑伐替尼后行肝切除是否优于直接手术。
全球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攀升,其侵袭性强、确诊多中晚期,筛查是关键,需优化筛查策略、完善预防体系以应对。
本研究证实PIKfyve是破坏PDAC溶酶体功能的治疗靶点,并详细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同时发现联合抑制PIKfyve与KRAS-MAPK通路可显著消除PDAC肿瘤负荷。
做不一样的期刊!Discover突破传统,聚焦包容性
浙江张女士家族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深陷肠癌深渊,FAP 由 APC 基因突变引发,息肉超千枚,35 岁前癌变率近 100%,可通过基因检测、手术等干预。
胃炎不是治完就完!想做好长期管理,看这里,这份合集帮你避坑,点击即可查看。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发表的一项中国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接受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治疗的MASH患者中,53%的患者MASH改善,肝纤维化未恶化,安全性良好。
本文针对以下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特发性炎性肌病、成人Still病、IgG4相关疾病等肝脏受累表现及临床诊治思路综述如下。
多篇关于“T+A”方案的研究文章,聚焦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真实世界应用效果,深入剖析其长期生存获益、安全性表现及影响因素等,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指导,助力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更优治疗。
肝功能异常是风湿免疫病诊治中常见的临床问题,重视并系统评估其肝脏病变,对于早期识别潜在风险、优化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近期,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教授团队在EASL 2025摘要中发表的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53例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的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的数据。
今天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辛冰医生与大家探讨一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肠炎的病例。
医悦汇】特别整理了ASCO会议上结直肠癌领域靖昌庆教授、林振宇教授团队重磅研究成果,供广大医学同仁交流学习。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风险自测
在这个医疗AI时代,与其被AI取代,不如用AI进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AI站立开启高效工作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