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河南患者因肺部阴影就医,平扫提示主病灶为原位癌建议随访,靶重建后发现病灶具微浸润性腺癌特征,遂建议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凸显靶重建对肺结节诊疗的关键作用。
2025 年 1 月患者因肺炎查出肺结节,现考虑恶性,两医院建议不一。作者认为左肺结节多为肺泡上皮增生,纯磨玻璃结节相对安全,建议 9-12 个月复查,而非急于手术。
本文回顾了囊性纤维化的病因、分子机制以及近年来CFTR调节剂带来的治疗突破,展示了基础研究与精准医疗的完美结合。
63 岁男性肺结节 4 月 13×12mm,消炎后 7 月增至 21×13mm 且跨叶生长,影像不典型但有进展,虽倾向良性但难排恶性,作者建议单孔胸腔镜切除以明确诊断,权衡风险后认为手术更稳妥。
本文分享 75 岁多基础病患者双肺 27 处结节病例,主病灶考虑浸润性癌且位置近肺门,经评估患者机能后行胸腔镜下左上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同时强调多发结节需抓主病灶、个体化决策,反对过度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基于AI的3D量化参数预测≤2 cm肺结节良恶性和高复发风险类型的临床价值以及AI诊断肺结节的准确性,进而探讨指导手术规划的可能性。
本文为大家汇总了支气管扩张新证据,为方便大家高效获取精华内容点击即可查看,千万别错过。
7 个月前发现卵巢恶性畸胎瘤与双肺多发结节的女性患者,经多次影像随访,右肺结节吸收,左下叶主病灶为磨玻璃密度且无明显变化,鉴别为转移瘤、原发早期肺癌或炎性结节,建议手术切除明确性质。
青岛患者左肺结节随访 6 年,从 6mm 增至 11mm×9mm,伴毛刺、血管进入等恶性特征,赴杭州行微创楔形切除,病理为浸润性腺癌,提示此类结节需权衡风险,优先微创切除。
肺癌手术 “肺叶切除 + 淋巴结清扫” 金标准正被挑战,近年研究显示,特定条件下亚肺叶切除(肺段 / 楔形)疗效不劣于肺叶切除,2024 指南已提升其推荐级别,未来或更趋个体化。
本研究揭示传统中药Maimendong汤剂及其主要成分Ophiopogonin-D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铁死亡,抑制TGF-β信号通路,有效缓解特发性肺纤维化。
指南明确1A期肺癌术后不推荐辅助治疗,1B期视突变及高危因素而定。临床对1A期含高危因素者存困惑,三病例中医生结合“真/伪早期”理论、MRD检测,倾向无高危者随访,存疑者依MRD决策。
挥你的脑洞,快来参与,猜对emoji还可薅礼品!点击速来~
60 岁女性有呼吸困难,查右肺 7mm 磨玻璃结节(考虑原位癌),当地建议手术,作者主张 6-9 个月随访,强调磨玻璃结节惰性强,随访不影响预后,可避过早手术弊端。
中国通过加强控烟立法、推广低剂量CT筛查及中医干预,显著降低吸烟率和肺癌死亡率,推动早期诊断和治疗,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针对肺结节患者普遍焦虑问题,结合 40 岁女性多发微小结节案例,指出多发微小实性结节多为良性,援引多国指南强调 6mm 以下结节年度随访即可,还总结良性结节影像特征,以缓解焦虑、避免过度医疗。
孤立性肺毛细血管瘤(SPCH)是一种罕见良性肺部病变,常被影像误判为肺腺癌。本文详细解读SPCH的影像特征,助力医生精准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72 岁女性右下叶实性结节,影像及 PET-CT 均提示肺癌,术后病理为肉芽肿性炎伴坏死。反思虽术前难鉴别,但仍需重视随访,此次手术切除病灶仍合理。
患者 2023 年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2025 年术后左肺仍有结节,多考虑肺泡上皮增生等,风险低,建议年度复查;原位癌可手术,但多发淡磨玻璃结节不宜过度干预。
本质量标准适用于诊断、评估和治疗1个月以上(校正胎龄)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
39 岁男性有右半结肠原位癌手术史,6 年前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随访中主病灶无显著进展,部分微小结节略有增大,作者结合指南及风险评估,建议年度复查,反对过度手术,强调低风险病灶随访的重要性。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通用的深度学习肺部分割模型,能高效、准确地分析不同动物模型的肺部微CT图像,实现了多病理、多物种的广泛适用性,促进肺部疾病的纵向监测与治疗评估。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经过机械通气危重症儿童雾化吸入疗法小组反复讨论和修订,最终拟定本共识,希望对规范儿童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发挥重要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还在为复杂评分翻书找App?我们帮你整理好了!【急诊超全公式包】来袭!内含:GCS、MEWS、CRB-65、HEART...30+核心公式,建议收藏查看。
患者肺部混合密度结节随访 5 年,影像示恶性特征,术前考虑早期肺癌,行楔形切除,病理为原位腺癌,反思随访进展比影像更重要,需据病灶位置权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