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抗磷脂综合征因抗磷脂抗体致血栓等,常规抗凝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效。其致病与 B 细胞紊乱相关,生物制剂 “组合拳”可改善难治性患者病情,未来需个体化精准治疗。
今天,我们就结合上海中西医结合光华医院郑新春主任视频号中的专业观点,为大家带来科学解答。
风湿病患者普遍缺维生素D,许珂教授指出需对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常规检测,补充后可缓解疼痛、改善疲劳及炎症指标,长期用激素者补充可防骨流失,需“筛查-补充-监测”闭环管理。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核心更新内容进行解读,助力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未分化结缔组织疾病是自身免疫病早期/过渡状态,无明确诊断标准,5-10年15%-30%可能发展为定型病,与定型病比病情轻,不建议常规用生物制剂/CAR-T,需定期复查、避诱因。
赶快拉上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进来7日减重计划,7天,不足以脱胎换骨,但足以让你见证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这项涵盖逾200万2型糖尿病成人的全国性队列研究发现,使用SGLT-2抑制剂与较磺脲类药物相比,自身免疫风湿病风险显著下降11%。
本期聚焦中国SLE诊疗的最新进展、治疗理念的转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将分享他对“达标治疗”理念、新型生物制剂应用以及专科建设的独到见解。
今天就从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出发,聊聊干燥综合征与腌制品的那些事,帮你吃得更安心。
34 岁狼疮合并血管炎患者因血栓卧床,文章解析狼疮患者血栓主因是免疫紊乱(血管损伤、抗磷脂综合征),激素为间接因素,还讲血栓危害及 5 项预防措施,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一张小卡片,藏着脊柱大秘密!边答边学,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赢礼品!充气U型护颈枕、人体工学护腰坐垫。投资自己,从来不需要大块时间。
本研究系统评估了维生素D补充对纤维肌痛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发现维生素D能显著降低疼痛强度并改善生活质量,但高异质性限制了结论的普适性,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梁晓燕团队研究发现 SLE 疾病本身损害卵子发育,锁定 ac4C 修饰及 Zar1 基因机制,补充烟酰胺可改善,为 SLE 育龄女性生育带来突破,强调需个体化评估。
AI仍在持续学习与迭代,我们的进步也永不止步。
本文介绍唾液刺激剂用于缓解口干症,分析其含糖 / 酸性成分、人工添加剂的潜在风险,给出选无糖低酸配方等使用建议,同时说明正确用人工唾液不腐蚀牙齿,反降患龋风险。
应用NSAID诱发的溃疡风险分级,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盘点。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针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免疫微环境,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格拉斯哥大学Iain B. McInnes团队通过一项全球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ARGO试验),评估了sonelokimab在活动性PsA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 TSLP 单抗 CM326 在 ECRSwNP 患者中安全性良好,可持久改善症状与炎症指标。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Mary E. Brunkow、Fred Ramsdell 与 Shimon Sakaguchi获奖,以表彰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重要贡献。
本研究系统阐明青少年双歧杆菌与婴儿长双歧杆菌亚种婴儿株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调节肠道免疫反应及微生物群落结构,BA主要依赖NOD2样受体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该研究发现狼疮肾炎肾内炎症损伤生态位,PT_VCAM1 细胞为关键驱动者,其损伤受 BACH2 调控且关联遗传变异,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2025 年 9 月,浙大一院黄河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文:双靶点(CD19+BCMA)CAR-T 疗法治 15 例难治狼疮,中位随访 712 天无复发,80% 达低疾病活动状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岐黄工程支持下,首次把GSZD置于“昼夜节律-免疫稳态”坐标系,从临床到动物、从细胞到基因层面连续求证,为RA的“时间治疗学”提供了中医方案。
科学进步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