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忽冷天气致流感、鼻病毒等多病原体“混战”,校园成聚集性疫情高发地。甲流以H3N2为优势毒株,重症风险升;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各有侧重人群与症状,多无特效药,疫苗接种与对症护理、科学防护为应对关键。
3 岁患儿浩浩因咳嗽气喘误认哮喘,后确诊罕见胸膜肺母细胞瘤(PPB)。该病多发于 6 岁内儿童,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分三型,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预后与病理类型等相关。
11月1号限时开启!梅斯全系年卡年度最低价已就位,助你用一次聚餐的费用,投资整年的职业成长。
JAMA Pediatrics近日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旨在运用现有最高级别证据,评估保守治疗与阑尾切除术相比,在小儿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全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较前几周增加数倍,流感病例呈上升趋势,且流行毒株也与去年不同。
该共识为中国儿童癌症幸存者的长期照护提供了系统性框架,并可作为中低收入国家构建类似体系的参考。
本研究首次在早期青少年群体中,系统性地验证了睡眠与正念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心理机制。
掌握并熟练应用PCIS评分,是每一位儿科医生,尤其是急诊与ICU医生的必备技能。用PCIS评分快速量化风险,为抢救争分夺秒
DEFIDIAG研究证实了全基因组测序作为智力障碍一线诊断工具在真实医疗环境中的优越性,其诊断率显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策略,且能够有效识别既往检测未能发现的遗传病因。
由来自六大洲的炎症性肠病专家、内容专家及患者倡导者组成的全球共识联盟,共同制定了这份旨在规范炎症性肠病妊娠期管理的共识声明。
近期流感高发,甲流占比超 95%,主流毒株为甲型 H3N2(公众免疫力低),症状分 7 天阶段,与普通感冒差异大。可用奥司他韦等三类药,48 小时内用药佳,疫苗接种及日常防护是关键预防手段。
本研究通过引入十一酸睾酮和21‑脱氧皮质酮这两个新型生物标志物,并结合多变量机器学习模型,成功构建了一个特异性显著提升的CAH新生儿筛查新体系。
女婴小雨出生即四肢关节僵硬,确诊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MC)。该病是先天致残性疾病,以多关节僵直为特征,分三型,可伴多系统异常,需早期手法矫正、石膏固定等综合治疗,长期管理防复发。
2025 年基孔肯雅热全球蔓延,我国广东现最大规模疫情,儿童感染增多。其经伊蚊及母婴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无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为主。防蚊、清积水是关键,高危儿需警惕重症。
该文综合探讨了CTEV相关的潜在遗传因素、流行病学模式和当前管理技术。
47 天男婴因皮肤黄染、RPR 阳性入院,结合母亲梅毒史确诊早期先天性梅毒。予青霉素驱梅、保肝利胆、激素及纠正贫血治疗,随访 2 年 TRUST 转阴,肝功能、尿常规恢复正常。
相比第八版,第九版NRP有什么主要变化呢?一图带您看懂!
本系统评价为HMDF在VLBW婴儿中的保护作用提供了迄今最全面的证据支持,对临床实践与卫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甲型流感高发季儿童热性惊厥增多,该病多发于 6 月 - 5 岁儿童,体温≥38℃时发作,分单纯性与复杂性,需科学急救(如侧卧防窒息),可通过药物及中西医结合预防,正确应对能降低危害。
FEED1试验为早产儿早期喂养提供了高等级循证依据,明确显示对于胎龄30⁰-32⁺⁶周、临床稳定的早产儿,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全奶喂养是安全、可行的,且能显著减少静脉营养和导管使用。
一项针对印尼苏腊巴亚657名儿童母亲的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影响母亲的营养知识及儿童的发育性营养不良,强调综合多部门干预的重要性。
4岁宁宁因运动发育迟缓、自咬行为就医,确诊为X连锁遗传病自毁容貌综合征由HPRT酶缺乏致高尿酸血症、神经障碍及自伤行为,需用别嘌呤醇控尿酸,结合护具、药物等管理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法。
研究显示父母营养知识显著降低学生含糖饮料(SSB)摄入,尤其在农村学生中效果更明显,家庭收入影响较小。
2025 年第 42 周我国流感以甲型 H3N2 为绝对主流,因公众免疫力低致感染风险升,儿童等易重症。其症状重、传染性强,需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每年接种疫苗是关键防线。
本研究评估了妊娠糖尿病(GDM)母亲初乳的抗氧化能力,发现胰岛素治疗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母体代谢和内分泌状况影响初乳的营养与功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