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根据《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项重要的疫苗免疫程序调整,将对所有婴幼儿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夜猫子生活方式存在健康风险,如 2023 年哈佛研究显示其患糖尿病风险比早睡早起者高 72% 。熬夜不仅睡眠不足,还违背自然作息,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应调整作息。
氢氟酸(“化骨水”)是具强腐蚀性的 HF 水溶液,可蚀金属、玻璃及人体骨骼,接触后会致局部组织损伤与全身中毒。其应用广泛,需严格防护,不慎接触需及时科学急救,日常需警惕含该成分的清洁用品。
美国匹兹堡大学团队用 3.3 万人 8 年追踪数据发现,进食窗口与死亡风险呈 U 型关系,11-12 小时窗口死亡风险最低,≤8 小时或≥15 小时风险均升,且老年人等群体更敏感。
当前罕见病领域的效用值研究仍高度依赖通用型、偏好型测量工具,尤其是EQ-5D,这有利于不同疾病或干预之间的比较,但也可能因工具灵敏度不足而无法全面捕捉疾病特有的HRQoL影响。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它既是食品工业进步的体现,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我们既不应因其“工业化”标签而全盘否定,也不能忽视消费者对“现做”体验和知情权的合理诉求。
《Nature》研究显示,每月 1 次、共 3 轮的 5 天模拟禁食饮食(FMD),可让人体生物年龄倒退 2.6 岁,减少脂肪并激活自噬,或成抗衰新方式。
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光的抗生物被膜策略,重点介绍了光热/光动力单一与协同治疗的作用机制、材料平台及其与免疫调控、酶降解和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前沿进展,旨在探索突破传统治疗局限的新范式。
哈佛医学院研究指出,维生素最佳来源是天然食物而非补剂,天然食物含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可协同作用,补剂效果有限且过量有风险,需多样化饮食。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显示,太极、八段锦等六种传统身心运动可改善中老年人糖脂代谢与血管功能,各有优势,规律练习是低风险调节方案。
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管理要求。
哈佛研究指出,正常量富含饱和脂肪的动物油(猪油、牛油)会削弱免疫、增疾病风险,而植物油脂可改善。文章还给出选油、控油、搭餐的科学吃油建议。
罕见病领域的卫生技术评估不仅面临证据稀缺的挑战,还需应对证据生成、终点选择、价值评估和多维决策等方面的特殊问题。
丹麦双盲交叉实验(43 名男性)显示,超加工饮食与天然饮食热量一致,却使精子活力降 5.2%、FSH 降 12.6%,增脂 1.3kg,因缺锌 / 硒及含塑化剂,损男性生殖与代谢。
标准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包括职业性放射性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研究以 43 位健康男性为对象,控热量下对比超加工与非加工饮食 3 周,发现超加工饮食致体重增(多为脂肪)、坏胆固醇升、精子活力降等,其伤害与热量无关,或因营养空壳化及污染物。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显示,12 周高强度有氧运动可提升各年龄段人群大脑执行功能,左额中回皮层增厚,且年龄越大改善越显著,年轻人也能受益,其机制与心肺功能增强、脑供氧及神经可塑性提升相关。
外卖餐盒、瓶装水等含微塑料,可侵入人体,致男性精子受损、心血管风险升高、突破血脑屏障引发神经问题,科学研究已证实危害,公众可通过自带餐具等减少暴露。
本综述强调,游戏不仅是康复工具,更是残疾儿童实现尊严、表达自我与社会融合的基本权利。
研究追踪 2.6 万老人 13 年,发现健康生活方式(7 维度达标)者实现健康老龄化几率高 117%,全因死亡率降 52%,血浆蛋白为关键中介,且健康效应可通过点滴改变累积。
研究显示,精英主义信念对低社会经济背景青少年不利,易致其就业不稳定;对富裕家庭青少年则有助益,能提升就业质量,揭示信念需结合资源背景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护士普遍对临床督导抱有较高期望,希望其缓解工作压力、促进技能发展并改善职业认同,但等级森严的文化、资源分配不足以及系统性问题导致督导实施与预期严重脱节,反而可能加重护士负担。
研究显示,年轻人每日摄入 5 杯果蔬(如 2 个苹果 + 1 盘西兰花等),睡眠质量较不摄入者提升约 16%;天然碳水助眠,高添加糖食品扰眠,饮食选择对睡眠改善关键。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超加工标记物(MUPs)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味道、增味剂、着色剂、甜味剂及多种糖类与死亡风险显著相关,提供了针对超加工食品干预的新方向。
健康导向零售干预可实现公共卫生目标与商业利益的双赢